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一章 西北红军的先河——南梁游击队的诞生
察,认为这样的地区就是陕甘边桥山山脉中段南梁地区。

    第二,在开展军事斗争和兵运工作的同时,注意深入农村发动广大贫苦农民群众,在广大农民中宣传党的土地革命主张,扩大党的影响,尽一切可能领导农民群众开展反对封建地主豪绅阶级的斗争,并鼓励贫苦农民组建自己的武装。在当时,赵连璧、贾生财、杨培盛等几支农民武装都是刘志丹鼓动下组建起来的,这些农民武装实际上是农民游击队,只不过成份比较复杂,纪律和作风也不怎么好,还需要进行改造。通过开展动员群众的工作,为革命武装队伍的创建准备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条件,以弥补西北地区大革命影响较小的缺陷。

    第三,通过派遣大批党团员打入军阀部队内部的方式,开展“兵运”工作,为我党培养和锻炼军事工作干部,积累军事斗争的经验。西北红军部队中的大多数干部都是在兵运工作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于西北红军的创建,对于西北游击战争的开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第四,以党在“兵运”工作中培养起来的军事干部作骨干,逐步地改造农民自发武装,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为创建正式的红军部队奠定基础。倒水湾整编中,南梁游击队的创建就是运用这种方式创建革命武装的典范。在陕甘边革命武装初建时期,整编农民武装成为创建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主要方式。

    第五,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进一步地改造部队,建立政治工作制度,清洗部队中的土匪分子,纯洁部队。随着部队整顿工作的开展,陆续发展党的力量,提高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逐步创造正式的红军部队。

    第六,随着根据地的开辟,在各地普遍建立不脱离生产的农民武装赤卫队,经过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等实际斗争的锻炼,从中抽调部分积极可靠而又年轻力壮的战士,组编为脱离生产的地方游击队。游击队配合红军执行作战任务,经过一个时期,成建制地编入主力红军部队。这种由主力红军、地方红军游击队、赤卫队等组成的多层次的红色力量体系的形成,确保了“工农武装割据”任务的完成。

    刘志丹同志关于创建陕甘边革命武装的这些思想是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灵活运用。正如1943年4月29日延安《解放日报》所提出的那样:“刘志丹同志远离中央,能从革命实践中体会马列主义之精髓,使马列主义之普遍真理具体实践于西北,在建军建党建政及领导革命战争中,其方针策略无不立场坚定,实事求是,坚持党的正确路线与‘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不调和的斗争,使根据地立于不败之地。”这一论断是对刘志丹建军实践的总结,也是对陕甘边革命武装的创建工作的高度评价。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陇东老区红军史简介 >陇东老区红军史目录 > 第一章 西北红军的先河——南梁游击队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