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领导干部媒体形象:不只是外表
,能够随意交流讲,能够如数家珍讲,而且要能够发挥语言的独特魅力,并尽可能能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言讲。至于书籍文稿,更要体现个人风格,避免千篇一律。
1971年,乔冠华率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一位心怀鬼胎的西方记者恶意提问:“乔先生,你对大会恢复中国席位的决议有什么想法,是否感到突然?”乔冠华义正词严地说:“我一点也不感到突然。用中国的一个成语来说,这叫水到渠成。联合国作为国际机构,总不能把中国这么一个泱泱大国老排斥在外吧。有的国家的外交不是采取现实主义的政策,而是像鸵鸟一样,把身子往沙堆里一钻,便以为自得其乐了!其实呢?它往沙堆里钻得越深,就愈显得它不聪明。臀部还露在外面嘛!”乔冠华的一席话一针见血地批驳了西方某些国家的“鸵鸟外交政策”。
第七,危机形象。领导干部现场反应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是自身媒体形象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决定着领导干部媒体形象的最终定位。现代社会突发事件防不胜防,事件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大,领导干部在突发事件面前的作为,将直接影响公众对他的整体看法。随着世界变动的加快,变动失序的几率在加大,领导干部应该有“危机常态化”的意识。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危机具有集合效应,它能够激励公众放弃分歧,采取统一行动应对危机。此时,如果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公众很容易和他站在一起,从而提升领导干部的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