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领导干部媒体形象:不只是外表
文莱特色。
2001年APEC峰会在上海举行,唐装理所当然成为了此届峰会的领袖服装。
2002年APEC在墨西哥举行。各领袖的服装是墨西哥东南沿海地区印第安人爱穿的一种当地叫“瓜亚贝拉”的白衬衫。“瓜亚贝拉”在墨西哥的近邻古巴很盛行,被称为古巴的“官服”。
2003年APEC峰会在泰国举行。泰国政府为各方首脑制作民族服装的面料为泰丝。这种织入金线的丝绸显示了泰国丝织行业最高超的技术,一直是皇室的专属服装,直到二十世纪才允许平民穿着。
2004年APEC峰会在智利举行,这次领导人在照相时,智利推出的民族服装是传统的套头披肩“查曼多”。据说,这种服装源自智利的“牛仔披风”,每件衣服需要巧妇连续工作四个月时间才能做成。
2005年APEC峰会在韩国釜山举行,韩式大褂“图鲁马吉”是此届峰会的领袖服装。
2006年APEC峰会时,领导人们穿上俗称“奥黛”的越南服饰,女士的衣服看起来很像中国旗袍。
2007年悉尼APEC峰会的各领袖会穿什么“民族服装”,主办方一直保持高度神秘。直到各领袖在世界媒体前亮相之时才揭晓:原来澳洲选择了深褐色的皮夹克。
2008年APEC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各成员国领导人在会后身着南美披风合了影。
第二,职位形象。我国政治生活中,领导干部形象虽然受个性因素影响,但更受职业角色所规范。处在特定的行政环境中,程式化的传统领导干部形象往往会在无形之中发生作用,影响各级领导干部。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求同的同时注意求异,在合理的范围内突出自己的个性魅力和政务特色。
第三,工作形象。领导干部在日常行政过程中显现出的行政风格,就是他们的工作形象,亦即政务形象。一般来说,下列风格会影响领导干部的媒体形象:一是抓小失大、事必躬亲的风格;二是违背民意、一意孤行的行为和风格;三是不符合身份、职级的“常识性错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领导抓的事情,事之大小主要是从全局性和方向性角度而言的。
第四,会议形象。现代许多会议都由媒体公开报道,会议不仅是行政过程中重要的行政活动,也是公众了解领导干部风格、能力和形象的通道。会议,既要“会”,也要“议”。有会无议,会而无果,这样的会议必然影响政府及领导干部的媒体形象。该开的会要开,但开一个会就一定要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产生好的效果。当然,会议一定要节约成本,控制质量。同时,要少开会,能不开的尽量不开,能开短会的尽量短,做到少而精。
第五,视察形象。在我国,视察调研是频率很高的行政活动,是展示领导干部形象的重要平台,也是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形象的场景。尤其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视察调研,前呼后拥、兴师动众式的视察调研,只看亮点、装扮作秀式的视察调研,都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视察调研都要有主题或“问题”意识,着眼于了解真相、解决实际问题,力避作秀和形式主义。无论是“低调”的深居简出,还是特定情况下的高频出镜,都要从实际出发,做到恰到好处。
第六,言语形象。现代领导干部都应该用民主的手段来行政,重视寻求媒体支持来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而媒体传播虽然没有强迫性,但是它能够通过议程设置左右公众的议题,进而赢得公众的支持。所以通过媒体说服公众,已经成为了新一代领导干部的重要工作。言语形象主要体现在领导干部的讲话和书籍文稿中。在今天的传媒政治时代,领导干部言语形象的重要性,几乎可以不用明说。作为现代的领导者,不仅要会讲话,能够脱离稿子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