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节 走向最后的沉默
位友人询问时表示:“情况已经稳一些,但还不够好。”未料到,却因病情发生急剧转变而突然去世,委实令人惋惜!

    川流不息的人群怀着难以言说的悲痛来这里祭奠一一这是无可阻挡的人流。

    这不足18平方米的小屋——胡耀邦同志的亲属和工作人员设置的家庭灵堂,原本是胡耀邦同志迎送来宾的客厅,往昔充满了胡耀邦同志的朗朗笑声,如今,却倏然变成哀乐声声催人泪下的灵堂。从4月15日上午九时半起,前往胡寓所的吊唁者络绎不绝。他们中有乔石、胡启立、姚依林、李铁映、吴学谦、秦基伟、阎明复、芮杏文等领导人及科技、教育、理论、新闻等各界人士艾青、胡绩伟、李昌、朱厚泽、平杰三、于光远、严家其等六百多人。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儿子邓朴方分别前来吊唁。赵紫阳委托儿子赵军代全家在灵前悼念。李鹏、李先念分别打来电话致哀。

    黑纱环绕着他的遗像,置于苍松翠柏和君子兰之间,更被层层叠叠的花圈挽联花篮簇拥着,每一朵小花都是一只泪眼,每一句悼词都是发自内心的呼叫:耀邦同志,你去得太急了!

    两位军人肃立在遗像两侧,胡耀邦的子女亲属轮流在灵堂守灵。胡耀邦夫人李昭率十三位晚辈敬献的花圈摆在灵堂正中,花圈挽带上写着“耀邦,请您安息吧。”

    哀乐声中,人们含着热泪,向这位为中国人民立下不朽功勋的卓越领导者致以深切的敬意。

    干部、工人、学生,一个接一个无言地走过这里,只有挽联上的字留下了他们的心声:

    “一身正气深得人民敬爱,

    两袖清风堪称为人楷度’,

    “至大至刚”;

    “高山仰止拓荒总履险,

    瓢浆甘兮饮水长思源”。

    小屋里,第一只花篮是王光美送来的。当她去花店选购时,店员们听说这只花篮是为了吊唁胡耀邦同志的,执意不肯收钱,说:这花篮也代表了我们全店人的心意。

    老部下张黎群与胡耀邦的小儿子德华抱头痛哭,噩耗传来,他夜不能寐,伏案疾书:一盏多么明亮的智慧卓绝之灯熄灭了!一颗多么伟大的赤子之心停止跳动了!一个多么仁义正直的人民的儿子离去了!一位多么忠贞的共产党人停止了战斗!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学员代表分批前来吊唁他们的老领导。该院党委书记带着孩子们来到灵前,他说,同学们一提起他就哭,都要求参加追悼会。我们当晚就在学院设立了灵堂,让师生们表达对胡耀邦的哀思,还准备举办胡耀邦的生平事迹展览。五十年前在延安担任胡耀邦警卫员的蒋文模老人,在胡耀邦的灵堂前泣不成声地说:“半个月前他还在家里请我吃饭,送我一件毛衣作为纪念。昨天我带来家乡小豆,可他如今什么也吃不下……”。

    老红军赖大超拄着拐杖匆匆从广州赶来。

    回忆起1933年在瑞金四中央儿童局与胡耀邦共同战斗的日子,他不禁老泪纵横。他怎么能

    相信充满生气的胡耀邦已离开了人世呢!

    知名的、不知名的老干部来了,太多了,太多了,以至亲属和工作人员无法历数他们的姓名。有的在灵堂里号啕大哭,有的跪在遗像前悲痛欲绝,喊着:“没有你,我的冤屈就无法平反哪!”每一个被解放、被昭雪的人,都铭记着胡耀邦在平反冤假错案中卓著的功勋和刚正不阿的品格。

    受过胡耀邦爱护和关照的老教授葛佩琦迈着艰难的步履,一步一步移到灵堂,是胡耀邦在他的申诉信上亲自批示,他才跳出沉沉苦海,今天,在胡耀邦遗像前,他怎能不思绪万千。

    楚辞专家文怀沙送来挽联,他以沉重的语调朗颂着:“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爱您,需要您,您仁慈的心何忍停止跳动,因袭放翁句,书此联以奉灵右: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胡耀邦传奇简介 >胡耀邦传奇目录 > 第十节 走向最后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