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方怡由衷地盼望“团圆粥”能让百姓对小皇帝有不同的观感,也让小皇帝明白,只要他对百姓好,百姓也会有所回报。
在“开阳小报”的大力宣传之下,除夕前一天晚上,已经有不少百姓在西华门外头排队,等着领“团圆粥”,这一碗可不寻常,是年仅八岁的小皇帝亲口下的旨意,恐怕更是大周朝建立以来的头一遭。
“团圆粥”由卯时开始发放,一直到亥时结束,宫里可以说忙成一团,六局的女官们更是轮流出来帮忙。
天气很冷,但是排队的人龙依旧看不到尽头,幸好季昭听了方怡的警告,早已命人紧急备货,在最短的时间内购进各类粗粮,绝不让百姓白跑一趟。
到了午时,小皇帝特地前往西华门察看施粥情况,百姓们看到他,纷纷下跪感谢,大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而在除夕当天发放“团圆粥”的德政,从此成为大周朝的传统,并由历代皇帝延续下去。
翌日早上,也是大年初一,朝臣们进宫向小皇帝拜年祝贺,没人敢再提及要恢复除夕晚上宴请文武百官的事,随着小皇帝的声望提升到登基以来的最高点,一些原本支持摄政王登上皇位的官员也纷纷打退堂鼓,不敢再掺和逼宫一事。
***
年节才过,方怡又接了几个案子,其中有不少寡妇、也有准备出嫁的姑娘,不过更多的是因为丈夫纳妾、心里那一关过不去,想找个人诉苦的女子。
就算如今“第一女讼师陈娘子”声名远播,方怡依旧只收两百文钱,就当是纯聊天,偶尔附和两句就好,因为她看得出这几位客户已经认命,只是心里不舒服,憋着难受,而她也不会无聊到要求对方反对丈夫纳妾,逼人家夫妻离婚。
一直到了元宵节,天气总算没那么冷。
“夫人,晚上要不要出门赏花灯?”碧玉兴高采烈地问。
方怡摇了摇头。“外头一定人挤人,你和彩霞想去就去。”
“可是……”彩霞有些迟疑。
“也顺便带徐嬷嫂一起去,前阵子大家都辛苦了,是应该放个假。”她这个主子可是很大方的。
闻言,两个婢女高兴地福身。“多谢夫人!”
方怡正想到书房再练练毛笔字,徐嬷嬷却在这时拿了张帖子进屋。“夫人,罗家派人送帖子来,请你务必过府一趟,说是有事相求。”
“哪个罗家?”方怡一时反应不过来。
徐嬷嬷将帖子递给她。“就是‘天玑书院”的罗家,夫人还记得去年罗家的三姑娘曾经告过官——”
“啊!”她大叫一声,整个人跳起来,想起小报上提起的那件败诉官司,自己一直在等的不就是这个?“那个罗家派人来请我过去?”
“是,罗家说夫人今日若没空,请明天务必要——”
方怡着急地打断她。“你去跟他们说我今天有空,现在就过去!”
“夫人真的要管?”徐嬷嬷不是想泼冷水,只是觉得打这种官司吃力不讨好,就算主子身后有皇上和摄政王当靠山,也不见得就赢得了。
方怡看着手上的帖子。“罗家不来就罢,但是既然找上我,总要先听听看当事人怎么说,才知道我能不能帮上忙。”
见主子心意已决,徐嬷嬷便去回了对方一声,然后让大发去雇一顶轿子,准备上罗府一趟。
想到罗家目前的状况肯定一团糟,方怡换上颜色素雅的长褙子,连珍珠耳饰也取下来,只留下髻上的银簪还有藏在右袖内的翡翠玉镯,加上脂粉未施,整个人看来朴实无华,不会给人炫富的感觉。
在两名婢女以及大发和阿泉的陪同之下,方怡坐上轿子,前往位在天玑六街的罗家,这一带开办不少书院,街道两旁又种满松树,老宅配上老松,很有文化艺术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