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新安县志》里的香港
    《新安县志》里的香港

    新安县即今日之宝安县。港九新界各地,在从前都是隶属于新安县的。

    鸦片战争时期,仍名新安,入民国后始改名宝安。

    其实,宝安之名,比新安更古。握县志《沿革表》所载,宝安之名,始

    于六朝东晋,隶东官郡。东官就是现在的东莞。到了唐初,就废了宝安县,

    并入东莞,直属广州都督府。这样一直到明朝初年,都是称为东莞。到了明

    万历元年,将东莞县分析为二,增设了一个新县,其地就是从前的宝安县,

    改称新安,与东莞分治。所以新安之名,是在明万历初年才有的,比宝安迟

    得多了。

    到了满清,在康熙五年,又将新安县并入了东莞,废了新安之名。可是

    到了康熙八年再将新安县恢复,隶属广州府。这样就一直称新安县,直到民

    国,因新安县名在别的省份内有同名的,遂恢复古名,改称宝安。

    由于今日港九新界各地,在从前也曾经一再隶属于东莞县,因此有关今

    日香港范围内的一些事迹,在《东莞县志》上也有记载。

    新安县辖下的村庄,旧载共有五百多座。今日新界及港九两地,在当时

    都是属于新安县巡检官富司辖下。在县志的《都里志》内,官富司巡检所管

    属的村庄,名村有不少至今仍沿用未改。如锦田村、屏山村、东头村、屯门

    村、厦川村、石冈村、隔田村、粉壁岭、石湖墟、大步墟等等,都是今日习

    见的,不胜枚举。

    属于今日港九市区内的,如衙前村、蒲冈村、牛池湾、尖沙头、土瓜湾、

    深水莆、二黄店村、九龙寨、黄泥涌、香港村、薄寮村、薄凫林、扫管莆、

    赤磡村,皆见于记载。其中尖沙头即今日的尖沙咀,二黄店村的quot;黄quot;字当

    是quot;王quot;字之误,即宋王台附近的二王殿村,薄凫林就是薄扶林,赤磡村即

    红磡,薄寮村即薄寮洲。香港村就是今日香港仔的香港围,也正是今日香港

    岛命名的原来根据。

    除本地人的村庄之外,《都里志》另列有客籍村庄的名称。如今日的大

    坑、九龙塘、长沙湾、浅湾、沙田、深水埔、吉澳,都是隶属于官富司巡检

    辖下的客籍村庄。

    今日的香港仔,旧名石排湾,其名称见于县志卷八《田赋》栏、quot;叶贵

    长、吴亚晚、吴二福、徐集和领耕土名石排湾一百一十丘,税二十五亩七分

    四厘,每亩岁纳租录八钱。quot;

    香港岛之名,不见于新安县志。这不足异,因为quot;香港quot;一名,是在道

    光初年,才由往来在零丁洋一带的外国商船船员们叫出来的。《新安县志》

    修于嘉庆二十四年,所以只有quot;香港村quot;之名,无香港岛之名。

    香港这一座小岛,在未被外国船员称为quot;香港quot;之前,土人或以岛上局

    部的地名名之,称之为quot;石排湾quot;或quot;赤柱quot;。有时又称之为quot;红香炉quot;、

    quot;群带路quot;。

    quot;红香炉quot;是山名,指今日铜锣湾天后庙一带的群山。相传曾有一座红

    石香炉自海上漂流到那里的岸边,渔民以为天后显圣,就建庙以祀,并称庙

    的后山为红香炉峰。

    在嘉庆年间,红香炉设防,驻有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霜红室随笔简介 >霜红室随笔目录 > 《新安县志》里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