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5.2
命,即便动了真刀真枪,接下来还是改良。
改良又有什么不好?非得极端吗?
既然胡秉宸早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的知识分子,他的理想不过是老家那幅“立德,立功,立言”的中堂,他的痛苦、失落、绝望,也只能在这个层面上展开。哪怕与吴为的关系,也无不带着这样的烙印。胡秉宸是不甘沉寂的,还是一个政治人,难免对潮流有着特别的癖好。退出政治舞台后,进入与吴为的情爱。这一爱情,不但对他那个阶层是“新生事物”,由于他和呆为的背景,也成为当时社会一个小小的“新浪潮”。胡秉宸自然将这场恋爱上升到政治高度,将单纯的男欢女爱对进许多社会内涵,在不知日后还有机会做红色资本家的情况下,把它看做是“成就此生”的最后一招棋,多次表示要以此惊世骇俗,再度领导一次新潮流。所以不能把吴为功成名就之后,胡秉宸才正儿八经追求她仅仅看做是虚荣,还有如此顺理成章的基础。没想到这一壮举,几年后就失去轰动效应,陷人沉寂。
更没有估计到他已经下车而吴为还在车上,他跑不动了而吴为还在飞跑,吴为不正常而他很正常这个差距。
吴为的地位、声誉,把已然退出舞台中央的胡秉宸又逼到了墙角。辉煌一生而又不甘沉寂的胡秉宸,失去了奋起直追的机会,只得面对传统,平衡男女关系的颠覆。
真是情何以堪,心何以甘?
这样的生活岂止是不快活?
好比他们婚后不久,某国大使为吴为新婚特地举办了一个午宴。昔日的副部长胡秉宸却受不了“随从”的身份,更加目中无人,眼睛看着天花板,大使先生想与他攀谈一下也无法攀谈……
吴为说:“既然如此,又何必去参加这个宴会呢,我们完全可以找个理由辞谢。”
“我得让那些洋人知道,他们尊敬的这个女人是我老婆!”
原来他是以货主身份出现,难怪一副奇货可居的样子。如果胡秉宸知道吴为的示爱方式,与他想像的差距是如此阔大;
如果他知道吴为根本不可能对他交出整个儿的心,永远不可能爱他胜于叶莲子;
如果他知道吴为是如此喜欢标新立异,凡事都要有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某些问题上比他还略高一筹,而不像白帆那样唯唯诺诺,惟他为是;
如果他知道吴为是如此神经质,把不必要的事情看得那么重要;
如果他知道和吴为在一起的生活,如此之累、如此不得放松,回到家里也要扮演绅士、英雄,二十四小时都得在岗位上,没有下班的时限;
如果他知道吴为并不重视那证明他价值的爵位;
如果他知道一进入吴为的领域,他就如鱼“失”水,没有人再把他看做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
如果他知道吴为竟然可以用那样穿透的目光审视他(虽然不说什么)……
——他还会冲破重重阻力,和吴为结婚吗?
其实以社会标准来说,不论在哪个社会,胡秉宸都是数一数二的优秀男人。
只是吴为太把胡秉宸当神,分配给他的责任太大了,并且把他固定在那个位置上,逼着他把那个角色永远扮演下去,不但对公众、对社会,甚至在家里都得维持那个高大、纯洁、辉煌、绅士的形象,这样的负担,世上没有一个男人担得起。人格的面具是沉重的。胡秉宸也心里明白,他早巳不能维持。他累了,这种不能将面具卸下哪怕一会儿的日子,太累了。对公众、对社会扮演一个好角色不难,关键时刻只要一次挺住,守住真理,宽容的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形象。而在家庭和两性之间就不那么容易。两性间的表现是最赤裸的、一点也粉饰不了的。
好比第一次看到胡秉宸穿着一条裤衩砸核桃吃,让吴为着实吃了一惊。那么她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