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5.1
为不一样,到底出身官宦之家,懂得这些“再说”的意义,似乎还在期待一个“再说”——提升副部长。一旦与父亲结婚,吴为就变了。哪儿像没结婚之前对她那样肝脑涂地,那样忠诚,那样不敢对水?
现在呢?尽管极尽阿谀奉承,可是一百个勉强、一百个不是打心眼儿里出来的。以为芙蓉看不出来?!
忘恩负义的东西!
如果不是她劝说父母双方让步,父亲能轻易离婚吗?如今吴为能够拥有父亲,难道不该对她感恩戴德?
果然也是,吴为与芙蓉的关系,现在完全变成了一个难度很大的演出。为让这个惟一的观众满意,吴为笑得比从煎更为灿烂,动作比从前更加夸张,不说不笑的时候也尽力安静、拘谨讨好,一招一式看芙蓉的眼色、脸色行事,尽量显出他们的关系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她也不知道自己怕芙蓉的什么,然而就是怕。就算父亲常常回家,吴为有什么理由妒忌?母亲不是已经把自己的丈夫拱手相让?谁的牺牲更大?真是得寸进尺,吴为有什么道理不满意这个小妾的地位?
既然吴为的阿谀奉承不是打心里流出来的,芙蓉又为什么领情?听听她那个保姆说的:“吴阿姨每天都留很多菜钱给我,说你回来时候多给你做些好吃的。”这不是在她面前作秀,不是虚情假意,又是什么!
为什么偏偏她回来的时候才这样做?
这样说来,平时不这样做?父亲的日子能好过吗?
她那些稿费哪儿去了,用得着这样表白吗?
保姆说,每次芙蓉一进家门就开始数落吴为的不是,连她都不回避。因为保姆本对芙蓉不满,难免挑拨之嫌,吴为听听也就罢了。
可是芙蓉并不避讳,“为什么不买地毯?”
“买了,你父亲不用,在储藏室里放着呢。”吴为带着芙蓉去储藏室,看了看那块很大的地毯。
“为什么不给我爸买空调?”好像吴为把所有的钱都藏起来了。
吴为怎能对芙蓉说,自结婚后,胡秉宸从来没有拿出过一分钱。稿费标准又低,仅凭她那点稿费和工资,支撑这样生活水准的两个家,该有多么难。
以致等米下锅地预支稿费、催要稿费,成了人们的笑料或鄙夷的话题——“我就不信吴为缺这两个钱用!”胡秉宸不是小气,而是没把这个家当做家——既然不是自己的家,一分钱投入都是多余。
还常常对吴为说:“白帆一定觉得我是个厚道的人,房子她占了两年,工资我给她一半,家具财产全归她,最后又为她和杨白泉搞到房子,她会想我这个人不错。”
吴为回说:“听说空调用电量很大,电费很高。”“没有多少电费。”
“你父亲身体弱,对空调也不适应。”
芙蓉这才没得好说,但不等于心里满意。
“我哥哥要来看我父亲。”
“好哇,欢迎。”终于有机会补一补杨白泉“春节造访”的窟窿了。会有什么结果?不得而知,但杨白泉肯来做客,总比永不上门好。
当笑容还在吴为脸上灿烂着的时候,芙蓉说:“不过有一个条件,就是你不能在这个家里待着。”
灿烂的笑脸只好凝固起来,但还是说:“可以,只要你父亲高兴,我什么都可以为他做。不过时间是不是放在我去德国访问的时候,因为那样不会引起你父亲的怀疑。如果我在国内,又不在家里迎候你哥哥,你父亲是不是会不满?如果他知道真相,会不会对你哥哥提出的这个条件有意见?如果我不在国内,那么不在现场就是顺理咸章的事……过不了几天我就走了。”
芙蓉“你又何必自作多情”地一笑。这笑容绝对不是白帆的DNA,而是胡秉宸的。
吴为只能回到叶莲子那里哭诉委屈。叶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