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十一 领事馆路西口九号院
,不管是谁.一开始接手一个案子,都是两眼一抹黑。绝对不会因为谁警衔上的豆豆比谁多,谁的行政职务比谁高,谁就一定比谁有多少先见之明。任何一个案子的侦破都需要集体努力。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疏忽大意,懈怠麻痹,都有可能使几十、甚至几百个同志在几天、几星期、甚至几个月几年中所做的努力付诸东流。许多大案要案看起来都破得十分“偶然”。岂不知这”偶然之间’’.正是这个集体的许多“不起眼的人”,在许多“不起眼的时刻”.做了许多“不起眼的努力”,才会产生这“偶然的决定性的一瞬间”。所以,他总是要求在他手下工作的每一个侦查员、每一个科、队长都把自己当成总队的主要领导,都能积极主动地负起该负的那一部分责任,他允许、也提倡他们大声地当面说出各自的想法.甚至跟他争吵。他最烦的就是手下的人对他说:“您说呗。您是领导:您说啥我就干啥呗。”这种时候,他往往会给一句这样的回答:”我让你去吃屎,你吃吗?”今天他没这么“刺儿”邵长水。他得给邵长水稍稍留点面子。

    为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和厅领导的相关指示,赵五六从总队和市局刑侦支队抽调了五位同志,让他们在第二天上午八点,准时赶到他办公室,正式成立劳东林车祸案的”复核小组”。与此同时,他又从省警校刑侦系和下边市县刑侦大队抽调了三位同志,让他们在同一时间赶到省城龙湾路八十八号报到。抽调这三位同志来“帮工”的公开理由是“抢救性地协助省公安系统退休老同志整写同亿录和业务工作经验总结”。而真正的原因则是,让他们来给邵长水当助手,根据袁厅长口述的十六字方针:“调整部署、加强力量、缜密侦破、加快进度”来专攻“劳东林致死”案。

    为什么要成立两个组?为什么一个放在明处,另一个却要加上那么些“伪装”,放在暗处进行?原因很简单。赵五六这回是汲取了上一回专案组最后不得不被迫撤消的教训,是要拿明的那个,来保护(掩护)暗的这个。换一句话也可以这么说,是拿明的那个来吸引所有仇视者阴谋者捣乱者破坏者的视线和火力,以便能让暗的那个能相对从容地去完成“安放炸药”的任务,最后能“炸开”那道遮挡在事实真相面前的“顽固屏障”。

    龙湾路八十八号是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它曾是省安全厅的一个“点儿”。所谓的“点儿”,从大面上来说,你可以理解为“工作场所”,或“接待处”。至于安全部门的人在这“点儿”上到底干些什么,那就不是你我应该去细问的。据说,龙湾路的这个“点儿”,曾经是用来关押和审讯被捕获的“敌特间谍”的。它当时的作用跟公安系统的“看守所”差不多。当然,它跟人们通常印象中的“看守所”就太不一样了。人们通常印象中的看守所迹近于“监狱”,但龙湾路八十八号却完全就是个花园别墅,一个有点老式,有点过时了的花园别墅。只是有一道比较高的围墙,但又没有设置高压电网。有一度,院子附近的路口上曾醒目地矗立着这样一块告示牌:“军事驻地五百米内不准停车”。但很快,这样的告示牌也被撤消了。它因此变得越发的悄没声息。院子不大,老树却不少。院子里始终静悄悄的。紧闭着的黑铁门,很少见到它开启。即便有车出入,往往也要等到后半夜时分。这使它在周边居民心中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后来由于种种外头人不可能知道的原因,“点儿”从这儿撤走了,它空关了好长一段时间。“但见风暗泣,不闻人叹息”。什么时候又交由省公安系统接管的,那外人就更不清楚了。甚至有人说,这里曾长期“软禁”过“四人帮”在东北地区的主要干将。也有人说这里曾集中了一批我国最优秀的导弹专家。让老美和台独分子“胆战心惊”的东风三号导弹就是在这院里设计论证的等等等等。这些,你就只能听一耳朵而已,不能完全当真了。通知邵长水去龙湾路八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高纬度战栗简介 >高纬度战栗目录 > 十一 领事馆路西口九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