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八章
梨儿掐腰站起来。“你耗着吧,我先躺一会儿去。”桃儿说:“过去属你好热闹,哪儿有掐架拌嘴的你都领着我去看,现在怎么逮什么烦什么?”梨儿自个儿也不清楚为什么变得这么戗毛了,这么独了,她就愿意一个人在一个杳无人烟的地界儿悄默声儿地待着,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说,清锅冷灶最好。桃儿说她越来越蹊跷了,她也不还嘴儿反驳,懒得费那个劲儿。

    “怎么回来了?”秦惠廷问她们,把一个大茶缸子递过去,“喝两口,不凉不热。”

    “不喝,沏得这么酽,齁苦的。”梨儿拨浪拨浪脑袋。再给桃儿,桃儿也不赏这个脸。“喝这个,还不如对嘴儿喝水管子里的自来水呢。”

    “呸,说话不怕闪了舌头,”桃儿她妈说,“这是正经的香片,好几块钱呢!”

    秦惠廷赶紧打圆场:“这是对口不对口的问题,跟多少钱没关系。”

    “就是嘛,什么都要跟钱扯上关系,我说妈是财迷脑袋,她还不爱听。”桃儿说。

    “哼!”桃儿她妈知道,只要闺女跟老伴儿成了群结了队,她就孤立了,“我要是真的爱钱,就不会嫁给你爸这么个穷郎中了。”

    梨儿和桃儿赶紧躲里屋去了,这话她妈说了有八百遍了,她们早就听腻了。

    “三姐,我听说你上回站在金汤桥上,往下瞅,一瞅就是俩钟头,你倒是瞅什么呢。”桃儿问道。

    “瞅河里的水,”梨儿曲溜儿着身子,侧躺着,喃喃地说,“有时候,我真想像河里的水一样,流啊,流啊,一直流向大海,流向一个谁也找不到我的地方。”

    “多咱你也开始写诗了?”

    “随便你怎么说吧,我确实是这么想的,想了有些日子了。”梨儿说。

    “三姐,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说出来,别在心里绕着扣儿。”

    梨儿脱下裤子褂子,一一叠好,又蜷乎着腿儿瘫炕上。“我是不是有心事,连自个儿都说不清楚,要说得清楚,我早就告诉你了,叫你这个人精儿帮我拿拿主意。”

    梨儿心烦意乱不是三天两后晌儿了,自打跟把势来往的那天起,就开始了,而且随着把势的步步紧逼,她的焦躁就愈演愈烈。为什么这样,她想了很久,终于有一天,她明白过来了——归根结底,她是怕,怕把势嫌她不再是个黄花闺女,即使是不嫌,她也总是臊不搭的,在把势跟前抬不起头来,如果她嫁了他,有短儿在人家手里攥着,那么国光苹果也就成了沙果儿梨,值不得仨大油俩大醋了。他们单位就有一位,结婚之前,男方口口声声说不在乎女方以前如何如何,只要眼下能齐心合力过日子就行,结果,结婚后,两口子一吵架拌嘴,男方就跟她算陈年老账,女方挂不住脸儿,喝了半瓶子敌敌畏,末了,命是保住了,但是人傻了……与其如此,倒还不如一辈子永远不嫁,那样,起码在把势看来,她仍旧杀口儿甜,仍旧喷鼻儿香。偶尔有一次,她们单位去武清县支农,帮助公社春耕,晚后晌儿,上灯的时候,她借着星光,爬到屋顶上,眺望着静谧的村庄和辽阔的田野,仿佛一幅潲了色的水墨画,觉乎着特别地亲切,好像她多年以前来过这里,又熟悉,又陌生,她突然冲动地想——我不走了,干脆在这里扎根算了。支农时,他们还赶上村里一家人给孩子做满月,实心诚意地邀请他们去凑热闹,孩子特别招人喜欢,识逗,不哭,爷爷给孩子戴上长命锁,姥姥给孩子穿上虎头鞋,孩子竟咯咯地笑出声来,梨儿爱这个孩子爱不够,抱了半天,她觉得跟乡下人在一起舒坦、爽神。早上起来,填一捆秫秸搁灶膛里,火苗子一窜老高,秫秸秆儿的清香弥漫开,一点儿也不呛得慌。乡间小道上,两排树巷子密密麻麻,滴答雨点子都落不到脑袋上,树叶子接着呢。梨儿简直迷上了这个地方,她对同事说:“我真想在这盖个清堂瓦舍,过几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门脸·六十年代的一幅都市风俗画简介 >南门脸·六十年代的一幅都市风俗画目录 > 第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