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秘客
足县,走的是那条道啊?”
“我啊?从简阳、资阳、资中,到内江,然后折向东走,就到了大足了。”李涵章说这话的时候,想起了从成都一路以来的遭遇,心里真是百感交集。
“兄弟,你刚才不是说到铜鼓山走亲戚碰上棒老二追杀了吗?你走的路线好像不对头哦。铜鼓山是安岳、大足、荣昌三个县的‘三不管’,兄弟要是从成都来铜鼓山走亲戚,然后再去大足县城的话,也该从简阳、乐至、安岳到大足,这才顺道儿啊。咋个就走到内江去了?”陆大哥担着担子走在前边,忽然折过头来问。
“不瞒两位哥子说,兄弟我在内江那儿,有个相好的。有一阵子没见了,想得慌,就趁着军管会开有路条,过去快活快活。自从解放军进了成都,进进出出就不方便了,好多日子没得见,想坏了。”李涵章没想到陆大哥忽然会问这个问题,只好信口胡编。
胡二哥好像比陆大哥爱说话,听了李涵章这一说,取笑他说:“现在新社会了,不准养小的,兄弟你以后可要注意点儿了,搞不好就是……”
胡二哥刚说到这里,陆大哥扭过头来说:“多少有钱人不是三妻四妾?张兄弟以前是做大生意赚大钱的,多找几个女人有啥稀罕的?”说完,还瞪了胡二哥一眼。
胡二哥担着担子,脑袋缩了缩,吐了吐舌头,关于“新社会”的话头算是打住了,却又扯到了内江城,一会儿说那里的水土好,养的女人个个像蜜桃,一会儿说内江城里的“板板桥油炸粑”、“糯米凉糕”多么多么好吃,直说得眉飞色舞,连李涵章忍不住都流口水了。接着又说早些时候内江不叫内江,叫中江,不知道哪朝哪代有个皇帝从这里过,说原来的名字不好,硬改过来的。
李涵章听了,直说胡二哥有本事,晓得的东西多。其实,他心里清楚,内江在隋朝之前的确叫中江,隋初,为避隋太祖杨忠之讳,才改为内江的,并不是哪个皇帝路过硬改的名字。国父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时,受同盟会委托负责制造炸弹的喻培伦就是内江人。广州起义,喻培伦胸挎两筐炸弹冲锋在前,最终力竭被捕,随后遇害,与其它七十一名遇难者被埋在“黄花岗”,被国父追授为大将军。想想喻培伦、方声洞、陈更新、林觉民这些先驱,看看如今……这些满怀“三民主义”理想的先驱们如果地下有知,不知道会做何感慨?
当然,李涵章不能把心里想的告诉两位才认识的铁货客。他明白,自己现在只是一个逃亡者,虽然胡二哥可以胡诌“内江是哪个皇帝从这里过,说原来的名字不好,硬改过来的”,但他只能夸奖他见多识广,或者跟着附和,不能把自己了解的真正历史,也拿出来跟他们说。一个先是贩卖鸦片,后又私会相好,接着被土匪追得屁滚尿流的人,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学问?他们自然会怀疑他的身份,这样一来,事情就麻烦了。
但不管怎么说,有这样两个实在人一路做伴儿去龙水镇,李涵章心里踏实多了,如果再遇到什么事儿,这两位大哥会不会出手相帮不敢说,至少不会趁火打劫。
尽管李涵章和两位哥子摆着龙门阵,但心里还是悬着的,既担心遇上霍金寿的眼线,又害怕碰到解放军的盘查。不过,走了一路,霍金寿的眼线没发现一个,解放军的哨卡倒是遇到了五六个,但每次都是他们三个人中年龄最大的陆大哥说:“这条道我常走,跟解放军都混熟了。我的路条他们都认得了,你们等着,我去跟他们说说。”还别说,每次陆大哥走过去,跟解放军的哨兵说上几句话,拿出路条让他们一看,那些解放军士兵们居然连李涵章和周二哥看都不看一眼,就立即放行了。
这样每过一个关口,李涵章都会暗自庆幸:说老实话,霍金寿给他伪造的那个假路条究竟管不管用,他心里一点儿谱都没有。
黄昏时,三个人到了龙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