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有我俩呆在一起,不叫别人了。”史佳敏体会出来,刚直不阿的李立林让了很大的步,自己也不能得寸进尺,“说好了,周末给我当一天义工,陪我去考察一下龙泉堡,那是我们马上需要资助的一个项目。”
这个周末,其实是大年二十九,李立林之所以愿意出来当义工,是为了躲避那些络绎不绝的送礼者。
现在,过年送礼,几乎成了一种文化,甚至在煤城形成了这样一种氛围:但凡送礼的人,都是积极向上的人,来年肯定兴旺发达。那些躲在家里不送礼的人,必然是节节落败的人,来年肯定沉沦没落。越送大礼,越有朋友,越有出息。越是小气,越没能耐,越要倒霉……
从李立林来说,不是不喜欢人家送东西,而是不愿意被人胁迫。那些登门送大礼的人,要么是大煤老板,要么是显赫的政府官员,前脚拿了人家的东西,无形中就等于和人家签署了不成文的“合作协议”,年后人家找上门来,就得给人家办事,办不了,就要遭人家白眼,遭人家唾骂;有的即使办了,也不合规、不合法,别人高兴地走了,自己每天提心吊胆过日子。
可是,自己如果不要人家的东西,那更麻烦。绝大多数送礼者,都是这个城市的精英人物,他们活动能量很大,拒绝他们,必然给自己招来一大堆难缠的问题:在机关里,自己被孤立,威信降低,说话没有人听,这个市长成了摆设;在社会上,没有了同盟,没有了朋友,没有了支持者,最后表现在人代会上,信任票很低,折腾得你大庭广众之下颜面扫地,甚至成了嘲笑的对象;在家里,亲戚朋友会认为你缺乏魄力、缺乏情义,也缺乏手段,更缺乏责任,胆小怕事……
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最后只能一跑了之。
史佳敏提议去的龙泉堡,他早就听说过。
龙泉堡,属于相邻的另一个地级市管辖,坐落在内长城脚下,明代曾经是屯兵的住所,是防范外族入侵的七十二堡之一。后来兵寨废弃,逃难的老百姓住进来,久而久之,变成了一个村落。那里最多不过百十来口人,没有一个人认识他。
去这样的地方走一天,是过节“避难”的最佳选择。
从煤城到那里有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既然当义工,李立林就承担起了司机的角色。
“这个霸道车新买的吧?性能真好。”李立林一开发动机,就感觉到一种喷薄而发的能量,“你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刚到煤城几天,就在五星级酒店里有了办公室,还坐上这么好的车。”
史佳敏感觉出来李立林话里有话,不怀好意:“别那么醋酸醋酸的好不好?你要知道,我们基金会在美国的捐赠人,都是世界上排名前几位的大老板,我们自己难道还买不起一辆车?况且搞慈善要经常下乡,没有一辆好的越野车行吗?!”
“我是担心……”李立林有些尴尬。
“你担心我打着你的旗号招摇撞骗,是不是?”史佳敏甩头给了他一句难听话。
“我不是那个意思。”李立林更为难堪。
“快别为自己辩护了,一个大男人家连点器量都没有。”史佳敏故意嘲笑他,“看看人家郭天亮,你老在我面前诋毁人家,说他涉黑,吓得我都不敢跟他来往。后来,实际一接触,根本不是你说的那样!就拿挂牌那天来说,你心存龌龊,不敢前去,我觉得特没面子。还是人家郭天亮开导我:重要的是真心做善事,重要人物来不来,其实没关系。相比之下,你就实在太小家子气了。”
“不要拿我和别人比较!”男人最忌讳一个女人当着自己的面,把他和别的男人比来比去,尤其忍受不了的是心爱的女人这么做。李立林自尊心受到了挑战。
“我不说这些,难道别人就不说了吗?”史佳敏想把那天窝在心里的气全都发泄出来,“那天参加仪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