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百万欠款,还得倒贴八百万。不过,白瓷生意可以做,黑煤生意也不能丢掉。我在上海还有其他客户,今后,你要帮我催款要钱!”
“好,我答应你,黑白两道都不放。”这个结果让玉兰很意外,在黑夜里,女人故意矫情:“心疼吗?那么多钱呢。”
“当然心疼!”大黑搂紧她,又有了冲动,“不过,这么热乎的江南女人,比那冰凉的一千六百万强多了。”
从那以后,上海多了一家玉兰古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半年之间,这家公司就低价盘到一件元代青花大罐。
大黑听到这消息,开始不相信玉兰描述的那件东西有丰厚的利润,后来找故宫专家一鉴定,果然如此。他立刻攥到了自己手里,心里暗自佩服:玉兰做生意的天赋,丝毫不在雪梅之下。自己当初一千六百万的投资真是没有走眼!
从此,大黑有了第二件价值连城的宝贝:青花瓷。
如果说,大黑还有第三个价值连城的宝贝,那就是黑煤窑。
过去的黑口子,早就被关闭了,其间,大黑努力想重开,每次都让公安局、安监局的检查人员揪去教训一顿,不是吓唬他判刑,就是敲打他要劳教。
大黑想明白了,政府是动了真格的,不够十五万吨的规模就是不让开。可他并没有完全死心,原因很简单:利益太大了。一吨小煤窑的煤,开采成本不到一百五十块钱,只要拉出来,马上就有人出到四百五十块钱,一吨纯挣三百块,几乎和刨金子差不多。再加上后沟村附近开采条件简单便利,挖个坑就能看到煤层,这样好的买卖,真的会让人冒险也要干的。可政府的法令,真他妈不合理,好像就是专门给那些有钱人定的,他们的机器日夜响个不停,就像金子堆在大锅里,摇来摆去碰撞发出了声响,那诱人的响声成天在大黑和村民们耳边鼓捣个没完没了,气得大黑有段时间吃不下饭去。
就在矿难发生不久,村里的老太太张大娘找上门来。
“黑子,这次亏大了吧?”张大娘进来,坐到院子里的老柳树下。
“那还用问,死了这么多人,处理后事就是个大数。他们倒是补偿了不少,不过,人家给多少那是人家的。村里也得有点表示,毕竟死人是咱们村的,从小在一起长大,心里过不去,可怜的家属更是看不下。”从辈分上讲,张大娘算本家大娘,大黑从小就很尊重她。
“我不是说这件事。”老太太身体硬朗,自己倒了杯茶喝起来。
“那你说什么事?”大黑心情不好,没有主动招呼她。
“我说你去年竞争村长的事,还是你看走眼了。”张大娘唠叨起来,“你和前任村长老白竞争,最后你胜了,每家有个人头就得付一万,一千多万白扔了吧。”
“原来想的当上村长,好好开煤窑。谁知道刚上来,政府就不让开了,真他妈倒霉!”大黑的心事不避讳老太太。
“想不想捞回来?”老太太试探着问。
“当然想,做梦都想!”大黑蹲在地上挠头。
“我可是有个好办法!”老太太把茶杯一放,抬头看着村口的那棵千年古槐。
“什么办法?快说呀!”大黑着急得嘴里往外冒火泡。
张大娘拍了拍石桌:“什么办法?抗日的办法呗。”
“我说大娘,你是不是老糊涂了?”大黑几乎泄了气,“日本人早走了,现在又来投资了,还抗什么日!”
“你才是糊涂蛋呢!”张大娘用拐棍敲了他一下,“当年抗日的办法,现在就不能用来挖煤吗?!”
“我还是不明白,抗日和挖煤是两回事,不能掺和到一起的。”大黑回答。
“你真是吃屎长大的,脑子怎么这么不开窍!”张大娘又拿起拐棍准备敲他。
就在棍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