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这头到那头0分钟就够了。
破败的房屋和坑坑洼洼的街道无不诉着这个地方的贫穷,陈子迩兜里揣了点钱,准备去菜市场扫点年货。
瓜子花生什么的都要买起来了,就是烟酒也得备点儿,虽然他自己不抽,但过年的时候见人不少,遇着发一根也算他这孩子懂点礼貌。
不过在买烟酒的时候陈子迩总觉得坐在店门口唉声叹气的瘦削中年大叔有点眼熟。
那人本来皱着眉头吸着烟抬头看陈子迩的时候也眸子一亮。
中海很大,不容易遇见,但越水真的很。是那个在火车上遇见的男子,老乡。
印象中…是叫孙宏。
瘦削男人也很快认出了陈子迩,这是他很有印象的一个不错的年轻人。
“伙子,我们见过吧?”孙宏虽是疑问句,但眼神中确定意味浓厚。
陈子迩也没想到这么巧,笑道:“见过的,在火车上。”
孙宏记得住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这个伙子了句‘不要信政府会兜底的傻话’。
他本没有当真,因为股市、分析股市的人哪儿都有,有人涨,有人跌。对的人有,错的人也有。股民千千万,总有一个人能猜得对未来走势。
陈子迩只是其中一个,没什么特别的。
十一月份的时候就有其他的股民提醒他,政府一再强调要理性炒股,这玩意儿随时可能会跌。
可他通通没有信。
陈子迩也发现了他有些不同,第一次见他时意气风发,此刻却有些暮气沉沉,看来……是亏了钱了。
这就没办法了。
孙宏看陈子迩气定神闲的,估计是提前退场了,怎么自己就没忍住呢……
两人再相见,心理活动都不少,话出口却是客套,孙宏:“今年有个好年呐,买那么多年货。”
陈子迩搭着话,“凑合着过呗,主要是添点年味儿。”
不过孙宏是一点过年的心思都没。
他还是忍不住唏嘘感叹,“那个时候要是听了你的劝就好了。”
陈子迩讲:“事情没发生谁也不知道结果,也有人十月份就吓得退走的,现在也在懊悔自己胆呢。”
“股市就是这么一回事。就当花点钱买个教训吧。”
他一个二十岁的人跟四十岁的人花点钱买教训,这让孙宏觉得怪怪的,不过倒也觉得这孩子有意思,讲话大模大样的,跟大人似的。
年龄不同,聊起来却也觉得有种不一样的趣味。
孙宏讲起他的损失,:“现在挣钱不易,我倒卖了多少年,什么都倒卖过,挣得钱算是都折进去了。”
“谁的生活都是起起伏伏,没有迈步过去的坎儿,钱没了,以后再挣就是了。”
孙宏摇头,“还是你们大学生好弄,毕了业找个单位坐着,稳定、轻松,我们啊,挣点钱太辛苦。”
“谁挣钱都辛苦。”陈子迩,又问:“你在中海主要做什么?”
孙宏讲:“开店,这两年是卖唱片什么的,前些年什么物件儿我都弄过,除了混熟了不少厂家,现在几乎啥也不剩了。”
想起生意的上他愁绪更浓,“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
……
陈子迩没跟这个‘哀怨’的老男人聊太久,因为一直安慰人不是他的强项。
后来在家里的时候倒是听父亲又谈起这个孙宏,坏事传千里么,传到陈子迩家的时候,大概就变成了:那个谁谁谁,炒股赔死了,本来手里有钱,牛气冲,现在呢?外头都欠债了。
陈子迩不想去求证是真是假,他这些闲着在家逛逛论坛,看看书,晒晒太阳,悠闲的紧。其他的事情与他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