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章 中苏贸易
    几张b0规格的图纸铺在了地面上,拼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平面图,张怡看着图纸上的建筑喃喃的道:“远这这个市场也太大了,看起来比市百货大楼还大啊,你要盖的商城不会就是这个吧。//  //”

    梁海平这几总和梁远一起往市设计院跑,倒是知道一些梁远的想法道:“怎么样,上午我让你好好休息没错吧,这东西要是盖起来有你忙活的。”

    “远你打算把这个东西盖到哪里啊?”

    看着梁海平和张怡疑惑的眼神梁远笑着道:“叔,后我们去h省。”

    “h省?”梁海平和张怡有些发愣的重复了一句。

    梁远边边在桌子上的文件袋中抽出了一张ri期为1986年1月的《l省ri报》翻到版的的位置指着《‘西瓜外交’0年坚冰解冻》的标题对着还有些发愣的两个人道:“去绥芬河,叔仔细看下这篇文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梁海平仔细的看着《l省ri报》的短讯:今年,绥芬河人在6月份以“西瓜外交”,叩开了中苏之间的贸易大门,0年的冷漠对峙换成了边民洋溢的笑脸。沉寂了多年的两国边境口岸往来迅速升温……据当地zhèng fu介绍,仅下半年绥芬河就同苏联的波格拉尼奇内区完成1000万瑞士法郎的贸易额……

    梁海平咂了咂嘴把报纸递给了张怡对着梁远道:“远,你让我去广交会主要是为了谋划这件事吧?”

    梁远点了点头,又在文件袋中拿出了几份两年前普通群众才有权利阅读的《参考消息》,翻到四版指着上边的《布加勒斯特市民圣诞节抢购羽绒服》,《大雪中的列宁格勒》等几个几条消息道:“记得时候爸爸和我过,他在部队服役时同苏联红军在边界对峙,苏联那边总有大喇叭喊着社会主义苏联一三顿牛肉土豆,人人都穿羽绒服,家家都有汽车。爸爸还当时他非常羡慕苏联红军的冬装,保暖还不笨重。”

    “叔你看从罗马尼亚到苏联这几条消息都是轻工产品引起了市民抢购,按照爸爸和我的以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应该发生这样的事情,我怀疑很可能是因为某些原因轻工产品的产量远远不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叔去广州的时候我用铁路大集体的名义给绥芬河车站打过电话,他们口岸过关的基本都是衣服,鞋子等ri常用品。”

    梁远指了指地上的建筑图纸道:“然后我就有了这个想法。”

    梁海平和张怡看完梁远所的报纸,对视了一眼却都没有话。默默的把报纸收拾起来。

    梁远有好奇的问道:“叔,婶你们就不问问?”

    “问什么?参考消息还能有假。”梁海平抬手指了指空继续道:“那可是大领导看的报纸,这都是外国的事情叔可不明白,别看叔初中毕业,远念的书可比叔厉害多了,大领导的东西远都能明白,你怎么叔就怎么办”

    梁远忽略当时《参考消息》在普通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共和国的创建者,和86都曾给《参考消息》提过字,共和国的首位总理甚至还亲自为其审定稿件,在70年代全民运动时期,能拥有一份《参考消息》几乎成了身份的象征,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当时的《参考消息》可比后世的《新华内参》牛气多了。

    在五千万和神秘而又权威《参考消息》的震慑下,梁海平本能的选择了相信梁远。

    到是张怡爽快笑着道:“婶还没你叔聪明呢,反正谁给我十万块我就信谁。”

    梁远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心叔和婶终于搞定了,目前不会自己当孩子看了,对于梁远来报纸只是为了服梁海平的,有着前世记忆的梁远清楚的知道,绥芬河口岸对苏贸易的年交易额,从1987年500万瑞士法郎开始每年翻一番,直到9年达到顶峰。六年累计交易额达到了1亿瑞士法郎。在梁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工业之动力帝国简介 >工业之动力帝国目录 > 第3章 中苏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