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7章 散财童子
从没管过这公司的事,他也不爱掺和这个圈子的事。

    公司全是黄国昆在管。

    到今年年底,昆仑文化就成立七周年了。

    在过去七年中,昆仑文化的业绩一向稳定——每年都在赔钱,全是靠他们家老头不计投入的往里面投资,这家公司才能撑到现在。

    黄老爷子之所以要花这么多钱维持这家烧钱的公司,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黄国昆追梦,当然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黄老爷子要通过这家公司为两兄弟散财免灾。

    黄家是靠公墓陵园业起家的。

    这一行比较特殊,它不像一般的商业经营,发的是阳财。

    卖公墓是发阴财。

    帮逝者入土为安,这本身是件积阴德的事。

    但随着国家对公墓陵园业的市场化改革,公墓越卖越贵,这一行的味道就变了,变成了一个发死人财的营生,这是很折人阳寿的。

    这听起来很迷信,但干这一行的人,无一例外全都特信这些。

    黄老爷子是知识分子出身,最早他不信这些事,但后来发生在他们黄家的事,让他不得不信这里面的道道了。

    不像别的家庭那么枝繁叶茂,黄家的人丁这几代都不是很兴旺。

    黄瀚的父辈,也就是黄桃太爷爷那辈人,就黄桃太爷爷这么一个男子嗣。

    到黄瀚这一辈,黄家也只有两个子嗣。

    黄瀚上面还有一个大他三岁的哥哥,黄浩。

    令黄家发家的公墓陵园业,最早就是黄浩在搞的,黄瀚并没有参与。

    和黄瀚的知识分子出身不一样,黄浩当年是工人出身,后来辞职下海当了倒爷,他算是京城的第一批倒爷。

    1988年6月,西单劝业场刚开业时,黄浩在里面包了包个柜台卖衣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生意越做越大。

    到9、9年的时候,黄浩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了。

    后来不满足于批发衣服,黄浩准备干点大买卖。

    那时看有朋友在郊区包山种树赚了大钱。

    黄浩将心一横,就去十三陵附近的村落包了大片的山林准备转行做农林。

    谁成想,这行没火两年就垮了。

    黄浩押家底的投资眼瞅着就要打水漂,老爷却在这时给黄浩指了一条明路。

    94年月,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允许民营企业在殡葬管理所的管理下,和有关部门合作一起来经营公墓陵园业。

    黄浩包的那大片山林,正在十三陵附近,是上风上水的阴宅宝地,特别合适做公墓。

    这文件一下来,黄浩就知道,他的救命稻草来了!

    这是老爷在助他转型啊!

    可是苦于没有关系,没法把山林改成墓地,这事一时半会黄浩还做不起来。

    那时的黄瀚已经进西城教委工作了。

    他在教委当的是个芝麻绿豆的官,却可以帮一些领导解决子女的入学问题。

    黄瀚接触到的人里面,正好有能帮黄浩解决民企进公墓投资的管事人。

    于是黄浩就给了黄瀚三成公司干股,生拉硬拽着要黄瀚救他一命,一定要把这事给促成了。

    黄瀚之前就是一个教书匠,对商场上这些铜臭味十足的勾当不感兴趣,甚至嗤之以鼻。

    但看黄浩的公司确实要垮台了,不得已,他只能硬着头皮去帮黄浩斡旋这件事。

    黄瀚那时没要黄浩的股份,也不要任何的好处,就是作为亲兄弟纯帮忙。

    在黄瀚的穿针引线下,黄浩的公司顺利的进军了陵园业。

    没用两年,黄浩就摇身一变成了京北最大的公墓陵园主!

    随着公墓的市场化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歌星简介 >歌星目录 > 第17章 散财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