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零章 待遇有别(求月票)
么公众服务设施,这些都要形成一个标准。”
李伟点着头,刷刷在本上记着,这些都是曾毅还没有完成的规划设想,也是曾毅让自己要做的事。
“现在是个服务标准化的社会,实行标准化的好处有很多,具体我就不讲了。这个标准如果能够确定下来,可以叫做‘小吴山标准’,不仅可以在全区所有服务机构推广,还可以向外输出,在养老产业中打响我们小吴山的品牌。”曾毅又道。
李伟记的时候,心里也是很受启发,曾毅的想法不仅可行,而且给小吴山指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路。
如果真的能够确定这么一个标准,那小吴山的养老产业就大有可为了,不仅可以吸引全国的游客来这里体验高标准的养老服务,而且可以当做一块品牌、一种标准来推广。就像是酒店门口的星级标准,什么样的是三星,什么样的五星,今后全国的疗养院,门口也可能会挂一块牌,标注他们符合小吴山养老标准的几级水准。
离开小吴山的时候,曾毅又道:“基石基金这次投资星星湖是迫不得已,但今后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操作,这笔钱的性质你是清楚的,绝对不能投资股市、房市这样风险大的项目,每笔投资不得超过基金总资本的十分之一,每笔投资不得超过投资项目总投资额的十分之一。”
“曾主任放心,你定的这几个规矩,绝对不会破!”李伟表着决心,他也清楚那笔基石投资的性质。
两人又回到高新园区,随便进了几家工厂去参观,并没有通知工厂的领导前来陪同。
在一家加工厂的生产车间外面,曾毅看着生产线上的那些员工。都是些十**岁的样很年轻的人,曾毅就问道:“李主任,你说这些工人,都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
李伟就道:“一部分是咱们白阳市下面县里的农民弟,一部分是外地来的,都是来进城打工的。”
“拿你说说看,他们在这里打工。赚了钱又会做什么呢?”曾毅又问到。
李伟微微摇头,道:“不好说,应该会攒着钱,然后回老家盖间新房,或者娶媳妇吧!要么就是家里还有上学的兄弟姐妹。等着他们赚钱养家呢!”
曾毅就问道:“没有人想着要留在这里,当一名高新园区的市民吗?”
李伟被问住了,曾毅的意思肯定不是这个,他是问为什么高新园区不愿意留住这些人。
曾毅也不需要李伟的答案,道:“我们国家的大政策,是推进城市化进程,让大多数人成为城里人,但政策最后能不能落实。还得看我们这些基层的具体执行人。在高新园区的发展中,这些外来的工人做出了贡献,他们做大了企业,繁荣了高新园区的经济,做为受益的一方,我们不能在自己发达之后,就竖起壁垒,只欢迎有钱人成为市民。而把他们一脚踢开。有没有人能够告诉这些工人,他们在这里干满多少年,就可以解决户籍问题,干满多少年,就有资格购买市里的经济适用房呢?”
李伟无言以对,这些问题他已经习惯了忽视,或者说是视而不见。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体制都是这样做的。但曾毅却记着这些生存在最底层的人,替他们想着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些具体执行政策的人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曾毅也不为难李伟。道:“有那么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困难并不可怕,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困难,怕的是回避困难。办法是人想出来的,直的不行,可以曲的,政策面解决不了,可以用奖励的办法。”
李伟就记在里本上,他没有曾毅那么大的魄力,但也可以办成一些事,自己稍微做一丁点的事,就可以让这些工人觉得还是有希望、有奔头的。
曾毅说的,是如今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