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三章 沿极地大浮冰前进
是因为正是它提供了冰山、冰原、流冰、浮冰群、浮冰块和碎冰这支庞大的队伍。这些物质的不断运动,我们在海面上已经看见了。支撑着冰障的海岸受到沿着从较温暖的海洋而下的水流影响。大潮时节,有时海水涨到很高,冰障的平稳状态受到破坏,开始解体,受到侵蚀。于是巨大的冰块——几小时之内可以有数百块——分离出去,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堕入海水中,卷起巨大的漩涡,再次浮上水面。这时,它们就变成了冰山,只有三分之一露出水面,在水上漂流,直到低纬度地区受到气温的影响完全融化为止。

    有一天,我与兰·盖伊船长谈到这个问题。

    “这种解释很正确,”他回答我说,“正因为如此,对航海家来说,冰障构成不可逾越的障碍,因为它以海岸为基础。但是大浮冰的情形就不同了。大浮冰在陆地前面,甚至可以在大洋上形成,它是由漂浮的碎冰连续不断堆积而成。大浮冰也受到海浪的冲击,夏季并受到温暖海水的侵蚀,于是它就四分五裂,中间开出通道来,有许多船只已经得以越过它了……”

    “确实如此,”我补充一句,“大浮冰并不是无尽无休地连续下去、无法绕过的一整块……”

    “所以威德尔能够从大浮冰尽头绕过,杰奥林先生。我知道,那也幸亏有气温升高和季节提前的特殊情况。既然今年这些情况也出现了,那么,说我们可以受益,恐怕不算过于轻率吧!”

    “那当然,船长。现在大浮冰已经在望了……”

    “我要让‘哈勒布雷纳’号尽量行驶到大浮冰近前,杰奥林先生。然后,一旦发现通道,我们立刻钻进去。如果找不到通道,只要风向能稍微保持在东北方向,我们借助于向东的水流,逼风航行,右舷前下角索,设法沿大浮冰前进,直到它的东缘。”

    双桅船向南航行,遇到规模巨大的冰原。围绕冰原从几个不同角度上进行测定,再加上用测程仪测量底部,可算出其水面以上部分有五、六百杜瓦兹之高。这冰块走廊,有时望不见出口。为避免进入死胡同被堵住去路,驾驶船只需要十二分的精确和十二分的谨慎。

    “哈勒布雷纳”号到达距大浮冰只有三海里的地方时,便将船只停住。水面宽阔,船只完全可以自由活动。

    从船上解下小艇。兰·盖伊船长和水手长下艇,四名水手划桨,一个掌舵。小艇朝巨大的冰壁驶去,寻找双桅船可以钻过去的通道。但是枉费心机。经过三小时令人疲惫不堪的侦察,小艇返回。

    这时下起了颗粒状的雪雨,气温下降到华氏36度(摄氏2度22分),遮住了我们的视线,大浮冰复不可见。

    看来必须在无以计数的浮冰中向东南方向行驶了,同时要倍加小心,不要偏离航道驶上冰障,船身升到如此高度,将来下来时,必将困难重重。

    杰姆·韦斯特下令转动帆桁,尽量前侧风行驶。

    船员们敏捷地操作着。双桅船以每小时七、八海里的速度,朝右舷倾斜,在冰块散落的航道上前进。如果与冰块相遇会使船只受到损坏,船只自然晓得避开接触。如果只是薄薄的冰层,船只便会飞驰上去,用船首斜桅托板代替撞锤破冰。经过一系列的摩擦,噼啪作响,有时整个船身都震颤不已,“哈勒布雷纳”号又找到了自由流动的海水。

    最重要的问题,是要小心翼翼避免与冰山碰撞。天气晴朗的时候,船只前进没有任何困难,因为无论加速也好,减速也好,都可以及时操作。然而,当频繁的浓雾将能见度的距离缩短为只有一、二链的时候,航行自然是十分危险的。

    抛开冰山不谈,“哈勒布雷纳”号与冰原碰撞难道就没有危险么?……当然有,这是无可争辩的。没有观察过的人,根本无法想象这些运动着的巨大冰块具有怎样强大的威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冰岛怪兽简介 >冰岛怪兽目录 > 第十三章 沿极地大浮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