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审判前后
伊斯特里是个三角形的半岛,一八一五年条约把它并入了奥匈帝国,地峡构成了这一三角形大部分的基础。这座半岛特里埃斯特海湾一直延伸到夸尔内罗海湾,沿岸镶嵌着众多海港。南端的普拉港便是其中之一,政府当时急于想把它建成第一流的海军基地。
伊斯特里省,特别是它的西部海岸,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依然保留着意大利,尤其是威尼斯的影响。当然,这里的斯拉夫人是反对意大利人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两种势力之间,德国人的地位难以维持。
沿海和内地的几座大城市,使濒临北亚得里亚海的广大地区生机勃勃。这些城市是:卡波迪斯特里亚和皮拉诺,他们的大部分采盐工在里萨诺河和高纳-伦卡河的入海口的大盐田里艰苦工作;帕朗佐是伊斯特里的行政和宗教省会;罗维尼奥则盛产油橄榄;普拉的名胜古迹颇具罗马风格,成为旅游胜地,也是亚得里亚海未来最大的军港。
但这些城市,无一有资格可称伊斯特里的都城。差不多位于三角形中心的毕齐诺才享有这一名号,犯人被秘密逮捕后,都要被押送至那里。
扎特马尔伯爵家门口,停着一辆囚车。这四个人立刻被押了上去,二个奥地利宪兵坐在他们旁边——保证车内旅客在穿越伊斯特里乡村时的安全。途中,任何涉及到自己或是谋求联合的言语都是禁止的,直到他们出庭受审。
在一个宪兵中尉的指挥下,十二名骑马的宪兵分别在囚车前后和车门附近押解犯人,十分钟之后,就要出城了。至于鲍立克,已被直接送往特里埃斯特监狱,秘密囚禁起来了。
这些犯人被押到哪儿去呢?既然特里埃斯特的监狱已经人满为患,那么奥地利政府又将把他们送进哪座城堡呢?这是桑道夫伯爵和他的朋友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但几番试探,都徒劳无果。
夜色阴沉。车上的灯光,仅能照亮车前直到第一排押送宪兵的地方。一行人疾驰飞奔。桑道夫 巴托里 扎特马尔,静静地呆在角落里,一动不动。萨卡尼更不愿打破这沉寂,既不抗议他所遭受的逮捕,也不想问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儿。
出城之后,囚车一个急转弯朝海岸驶去。桑道夫伯爵,从马蹄的“嗒嗒”声和沙子的“嚓嚓”声中,可以辨听到远方激浪拍击岩岸的声音。瞬时之间,几点灯火在黑暗中闪烁,又顿时熄灭。这是米日亚小镇,囚车没做片刻停留,便赶过去了。之后,桑道夫伯爵可断定他们在沿着公路向乡村奔去。
夜里十一点,车子停下来换马。那儿只有一间农舍,马匹早已等着,准备随时更替。这儿根本不是驿站,只是想避免去卡波迪斯特里亚城再找罢了。
押解人员又上路了。囚车沿着一条夹在葡萄园围墙之间的路前进。葡萄藤的嫩枝和桑树杈交缠在一起。总在平原上行进,车速甚快。夜色很浓,大块的积云,被强劲的驱赶着,遮蔽了四周。伊斯特里,六月的夜燥热不堪,为了让车内透气,门上的玻璃时不时地被降下来。尽管如此,哪怕车外的景物就在近前,依然难于分辨。无论桑道夫伯爵、扎特马尔和巴托里怎样注意路上的细微变化,比如风向、动身后所用的时间,都无法辨识出囚车的去向。毫无疑问,此案的审讯工作,要选一处无人知晓的地方,绝密地进行。
约摸凌晨两点,第二次换马。和第一次一样,停了不到五分钟。
桑道夫相信他在茫茫的夜色中瞥见了几幢房子,挤在一条路的尽头,应该是一处市郊的边缘。
这是毕热镇,一个县城的首府,位于米日亚城南二十英里处。
马一套好,宪兵中尉仅和车夫交待了几句,囚车复又开始奔驰。
三点半左右,天色渐明。又过了一个钟头,根据旭日的位置,犯人有可能已弄清了囚车的行进方向,至少分得出个南北。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