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红烛如解语,呢喃到天明
便决定还是先老老实实安顿下来再说。因此,等那老村长着人送来农家晚饭,吃完后直到掌灯时刻,醒言和琼肜雪宜都没出去,只是在草庐之中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又过不多久,就听到山村中报夜的梆子响起。见夜色深沉,醒言便让雪宜带着琼肜去里屋中安歇,自己则在屋内四处巡视一番,查明并无异状,便布下几道平安符箓,然后在外屋的木床上倒头便睡。可喜的是,虽然这间山村草庐似乎久无人居住,但床榻整洁,倒似常有人打理一样,因此醒言也不虞堂中那两个娇嫩女孩儿一时睡不惯。
说到这里,大概是又回想起那多年凄惨无比的困难岁月,这位本来沉静非常的苏黎老,已是惧容满面,眼中瞳孔收缩,如遇恶鬼一样。
“呃……”
见他神色惨然,醒言便赶紧转过话题:
呼吸着山中早晨特有的清凉气息,再望一望远处那弥漫在山坡屋脊上的白色雾气,自小在山村中长大的少年,只觉得自己彷佛又回到家乡。
等老族长一声令下,这喧闹非常的喜堂中顿时风流云散,所有人都次第退出堂去。等最后一人退出房外,自外合上堂门,这间喜庆无比的彩堂就只剩下醒言一人。见所有人都散去,喝得有些醺醺然的少年便摇摇晃晃走向内堂。接下来,按照那苏黎老预先的教导,他便该去揭那新娘子的盖头,然后一起洞房——当然这样程序,原不需老人教导;只不过三四年前,醒言还是那穿梭于喜筵中间胡乱混闹的小厮少年,耳濡目染之下这些成婚的礼仪,自然是了然于心。
细心感受一下,这氤氲灵气如此清正醇和,也只有洞天福地之中才能孕育。一脚踏进寨门,醒言看到这翠黎村中一派郁郁青青,间杂在民居草寮间的绿色几乎要让人忘记现在已是冬季。但只不过才大略看一下,醒言便知眼前景象大为可疑。环目四顾,只见远处山形险恶,近处沟坎杂乱,一副残山剩水模样,绝不可能汇聚如此庞大的灵机。
察觉这样情形,醒言只好苦笑一声,跟雪宜、琼肜说起明日拜堂之事,颇有些歉然。仿着琼肜曾经的口气,醒言红着脸告诉她俩,明天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请她们不要为他的唐突允诺生气。醒言这样小心说话,是因为当时确重礼法,这拜堂成亲并非儿戏,虽然这回只不过虚应故事,但不小心传出去毕竟有损女孩儿家的清名。于是惴惴说完,他便小心翼翼的看着面前二女的反应。
红烛下,画堂前,这千年梅魂芬芳嫣然的神态,如在说话,彷佛在告诉眼前的少年,愿将自己那百世的缘法千年的修行,换眼前一对红烛相伴,换堂前一双对拜画眉,换今生倾心相守,换一世甘苦相随……
等到了村中,走过一些沟沟坎坎,醒言才大抵看清这翠黎村居的全貌。原来这九黎遗族傍山而居,南面环绕着连绵的山丘。听老族长说,那便是碧连嶂。在碧连嶂蜿蜒而北的丘陵沟壑中,村中九黎族人寻得平整地坪,筑起各样的圆顶草屋,约略看去,那些房屋倒似是船形模样。
很少见到这样绮丽斑斓的晚霞,醒言看得一阵,忍不住出口赞叹。只不过正当他忘情称赞时,却忽听到身后有人冷哼一声:“哼!”
正细细解说,却不防那苏黎老见他有推脱之意,惹得又是跪拜在地,死也不肯起来。结果没奈何,醒言只好勉强答应,允诺依着他的意思,明日在寨中将拜堂成亲的礼仪行上一回。于是听他这一松口,那匍匐在地的苏黎老,立即一骨碌爬起来,眉开眼笑,跟醒言没口子的道谢。见他这样,醒言却有些哭笑不得。
觉察出这情形,醒言忍不住在心中说道:
这一天中他已知道这位老族长呼为“苏黎老”,是这村中年纪最长的老人,据说已有百来岁。听他相问,那苏黎老又叹息一声,然后把手一招,将他几人叫到一边。
“不瞒小兄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