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三回 东瀛武士刀
向我讨教。其人对‘武道’态度之认真,亦颇足为我邦武人借镜。

    “我并非为了与人比武较技而去,若非被人逼得万不得已,决不与人动手,纵然与人动手,亦是点到为止。

    “在这段时期中,我自觉若论博大精深,彼邦武功虽远不及我邦,但其刀法之准确、狠毒,却非我邦刀法能及。

    “尤其柳生英雄派刀法,所讲究的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实已与我邦内家正宗之精义不谋而合。

    “而据我所知,那东海白衣人的武功,亦似与柳生英雄派颇有渊源,于是我便着手从这一方面探询那白衣人的来历。”

    他说到这里,连宝玉都暂时抛开了心中纷乱之思潮,凝神倾听——这本是当今天下武林中最最吸引人的话题。

    公孙红接道:“当代东瀛武林,辈份最尊、武功最高、见闻最博之人,便推‘大和’柳生英雄派之宗主柳生藤斋、‘京都’吉冈正雄与以‘一流太刀’名震四邦的伊势桑名邵太守北吕具教三人。

    “我与这三位东瀛的武林前辈一夕长谈之后,不但在武功上得益非浅,而且也果然探询出那东海白衣人的来历。”

    说到这里,人丛中才忍不住发出一片惊叹声。

    公孙红道:“数十年前,中原武林有位奇人,此人智慧绝高,涉猎太广,而人之智力终究有限,是以此人虽然兼通百艺,但所学便难免驳而不专,尤其武功一道,此人虽然身兼各门武功,但亦都不能达到巅峰。

    “若是换了别人,仗此一身艺业,亦可行走江湖。但此人雄心万丈,志比天高,决不与一般江湖俗手较量,而专寻武林中之绝顶高手。

    “在如此情况下,他自是每战必败。”

    说到这里,公孙红面上不禁露出惋惜同情之色,长长叹了一声,方自沉声接口道:“此人落拓江湖,潦倒半生,暮年时方得一子。此人鉴于自身之悲惨遭遇,自不愿他的儿子重蹈覆辙,是以他决心要以自己有生之年,将他的儿子造就为一代武林奇才,好为他吐一口气。

    “但此时中原武林中实已无他立足之地,于是他便携同犹在襁褓中之爱子,飘洋过海,远赴东瀛。

    “自他爱子一人人世,他便以百草制成药水,锻其筋骨。他爱子初能学步时,他便开始传授其武功。

    “他竟不令他的爱子浪费一分一刻在别的技艺之上,他竟要他的儿子将一生精力生命全部贡献给武功。

    “要知此人兼通各门武功精义,只是不能专心苦练而已,是以他虽不能成为武功中一流武林高手,却无疑是天下第一流良师。

    “他爱子在其薰陶之下,不到十岁,功力已可跻身于东瀛一流武林高手之列,十一岁时,便开始闯荡江湖,十年之中,他已会遍了东瀛岛上每一武功流派的高手,柳生藤斋、吉冈正雄与北昌具教,自然也都在其中。”

    群豪不由自主,齐地脱口问道:“他们的胜负如何?”呼声有如浪涛一般一层层卷了过来,但公孙红第一句话说过,浪涛立刻平息。

    公孙红道:“这本也是我最关心的问题……那白衣人十一、二岁时,虽然已可与东瀛一流武土交锋,但遇着绝顶高手仍不免落败。

    “日本武士,虽然残忍好杀,但那些绝顶高手,自然还是不忍来取一个幼童的性命,是以他虽常败,仍未丧命。

    “于是他的武功便自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磨练得更坚强、更锋锐。别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是童年,他却终日在拼打中度过。然而,他的牺牲毕竟有了代价,到了他十八、九岁时,他便已可横扫东瀛,无敌当时了。

    “他身子早已被锻炼成钢筋铁骨,内功也早已有了些根底,经过这十余年外功的修炼,他武功便已融合了中土各大门户与东瀛各大流派的精华。柳生藤斋、吉冈正雄、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浣花洗剑录简介 >浣花洗剑录目录 > 第三十三回 东瀛武士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