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十世纪幻国
宝剑支撑着身体不倒,保存骑士的骄傲。他露出疑惑的眼神。
“我知道你想问什么?”男人语声中竟带着淡淡哀怜。“我的名字是喀尔塔。朔国‘镇魂流’剑士。”
男人“喀尔塔”口中几个语音奇异的名词,达奎至死也听不明白。
温室内闷热而潮湿,康哲夫感觉如身在伯利兹的热带雨林。
身穿实验室白袍的乔西·曼多萨教授,带领康哲夫走过温室中央的小路,途经数以百计常人无法叫得出名字的植物。
康哲夫把西服外套搭在左臂上,右手提着公事皮包,默默随着举止文静、充满学者气味的曼多萨前行。
灿烂阳光从透明的天花板玻璃射进这所位于托利多市南郊的温室内。康哲夫仰首。
他想起初次遇到媞莉亚那间六本木“Sleepless”酒吧,露出温煦的微笑。
抵达曼多萨教授设有空气调节的办公室后,康哲夫松了一口气,安坐在教授办公桌前的木椅上。
“假如不是为了保护电脑,这里才不会装空调设备呢。”曼多萨教授把以木杯装着的冰水送到康哲夫手上。
康哲夫呷了一口冰水,环顾办公室的陈设。室内家俱大多非常陈旧,木制的桌椅带着刮痕,漆色剥落,恐怕已使用了二十年以上;没有沙发,室内一角却横着一张以粗麻绳织成的吊床;其中一面墙是整个古旧的书柜,塞满大大小小的书籍和档案,还有五、六堆塞不下的书籍和纸张叠放到地上和书桌上;另一堵墙上除了一块黑板外,全钉满了奇花异草的特写照片、显微镜摄影照片等,还有数十个细小的透明塑胶密封袋钉在墙上,袋内装着五颜六色的花瓣、树叶、种子标本。
除了书桌上的个人电脑终端机、文具、简单的化验用具之外,室内便再无其他设备。其余的空间都放满不同的盆栽植物,令办公室看来十分狭小。
实在难以想象:学术成就高如曼多萨教授,竟蜗居在一间如此细小、破旧的办公室内埋头研究,连学历证明也没有挂半张出来。康哲夫想起陈长德那间豪华的书房。
四十六岁的曼多萨教授坐在办公桌另一头,稀疏而半白的头发蓬乱。但那张晒成古铜色、皱纹满布的脸却笑得很优雅,让人觉得他生活上没有什么欠缺的东西。
“哲夫,为什么久久不来探望我?”曼多萨左手肘支在桌上,手指托着脸颊。
“我许多次打算要来。”康哲夫愉快地微笑。“可是每次一想起,恐怕你又去了苏门答腊或是秘鲁,还是免吃闭门羹为妙。”
“不对。最近我主力在扎伊尔干研究工作。”曼多萨一提起“研究”,眼瞳便发出光芒来。
植物学家曼多萨教授在十多年前曾是学术界响当当的名字,二十七岁发表的博士毕业论文已经一鸣惊人,其后远赴美国多间大学深造、讲学、研究数年之久,康哲夫正是于麻省理工攻读时遇上他。
但就在一个重要的学术会议上发表奠定性论文的前夕,他却突然失踪,抛弃一切职务、地位,隐居于婆罗洲、伯利兹、马达加斯加等地的雨林地带进行研究工作,一直只与“地球之友”等国际性环境保护组织联系。
多年来,他的名字已从学术界消失,当年的同窗纷纷赶过了他。
两年前,曼多萨回到西班牙,自资建立了这间位于托利多市郊的研究中心,经济情况颇为拮据。
“我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每当有人劝告这位被视为“过气天才”的疯子时,他只是这样回答。
康哲夫别过头,看看壁上挂着那块黑板。
黑板上只写着两行白粉字,字迹已模糊,显然写上了很久都没有擦掉:
“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种类都居住在热带雨林里。”
“热带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