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之章 其一 加贺恭一郎的记录
弥子以为小说里滨冈这号人物就是作者自己,并非虚妄之说。当然,对一般小说而言,若一概推断陈述者即作者之化身,未免太过无稽。不过,这本小说有绝大部分被认为是基于事实所写,所以这样的推测应该还算合理吧。
此外,她猜想作者是为了报复从前的过节才写下这本小说,这也不算是天方召谭。就如她所说的,书中关于仁科和哉的描写,确实很难说怀着多少的善意。那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在写一个艺术家,而是在写一个向往成为艺术家的俗人。从头到月他刻意描写俗人的丑陋及软弱面,确实可以解释成是滨冈――意即作者的报复心理所致。
不过,如果少年滨冈真是作者(野野口修)的分身,那么有一点怎样都解释不通。
小说里,没有一号人物可以和日高邦彦对得起来。
当然,如果作者是日高邦彦的话,情况也是一样,里头也找不到像是野野口的人物出现。
如果就像这本小说写的,野野口修在国中时代遭受同济的欺负,那么当时日高邦彦在做什么?这是问题所在。他只是沉默地站在一旁观赏吗?
我之所以咬住这点不放是有原因的。是因为,从头到尾野野口的表现让人觉得日高邦彦是他的好朋友。
遇到校园暴力事件,很遗憾的,父母的亲情或老师的开导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有友情才是最好的武器。然而,目睹滨冈遭受欺负,“好朋友”却只是袖手旁观?
我可以肯定,这种人绝对不是朋友。
同样的矛盾也出现在野野口修的自白书里。
朋友不会夺人妻子,更不会和人家老婆共谋杀害亲夫;而朋友也不会威胁对方,强逼别人做自己的影子作家。
那么,为何野野口要把日高邦彦说成是自己的“好朋友”呢?
如果以我现在脑中所想的奇怪念头来解释,这些全部都可以迎刀而解。在我看到野野口修因长期握笔而长茧的中指时,那个念头突然一闪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