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疑冢
这里面了!”
我白了一眼大牙,让他赶紧闭上他那乌鸦嘴,别净说这丧气话。这么多年了都没事,偏等我们进来,这顶天柱还倒了,那还讲不讲天理了,我们是后娘养的还是咋的?
柳叶围着这两根柱子转了几圈,有些拿不准地说道:“我总觉得这两根柱子有些古怪,不像是这地宫里本来就有的,好像是后来才支上的。你们看无论其工整程度还是支撑的方法都显得有些简拙,过去的柱子再怎么着也不会这么裸着杵在这里,怎么也得过遍漆,防止腐烂或是虫蛀,下面也会有基座,而这两根柱子怎么看怎么有点寒碜。”
这个我也想到了,同样搞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很明显,这两根柱子不是打盗洞的这伙人支上的,就凭这个盗洞根本就运不进来这两件庞然大物。眼前的这两根巨木,倒像是从地宫入口运进来的,或是说在修建过程中临时支撑用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竟然没有运走。
举着手电往前照了照,穿过柱子所在的门洞,前面是个相对于比墓道要稍宽一些的石室,宽有七八米,进深也就是三米多一点,应该就是地宫的“闪当券”和“罩门券”。
清朝皇陵地宫一般由“九券四门”构成。九券分别是隧道券、闪当券、罩门券、头道门洞券、明堂券、二道门洞券、穿堂券、三道门洞券和金券,金券里面放的就是棺椁了;而四个石门分别是罩门、头道门、二道门和三道门。
其中的罩门券、名堂券和金券上方建有琉璃瓦屋顶,也是经常暗布机关的地方,有种专门防盗墓的机关,叫什么“金顶明油”的,经常布在这三券琉璃顶之上,一旦触发机关,从顶上就会倾泻出大量的明油,瞬间就把这里烧成火海,不管你有天大的能耐,就算是铜头铁壁,都得烧得干干巴巴的。
从闪当券开始,地面变平了,都是一米来长的青白石铺砖,对面就是一座巨大的石门。石门的门楼用的是砖木瓦结构,门垛是青白石雕刻。两扇石门虚掩,门扇上挂着两只铜辅首,睁着怪眼,衔着门环。除此之外,既没有石雕图案,也不见乳头状的门钉,门上干干净净,再也没有任何纹饰。
手电的光线聚光,照亮的范围不大,灯光一晃,只能看出个大致的轮廓。
我们的影子忽左忽右,而墓道里的回音又很大,不小心弄出的一丁点儿响动,都会被无限放大,显得异常恐怖。
我从包里找出来矿灯,点亮后,周围一下子都被照亮了。
透过虚掩的石门,还没等看清什么东西,就闻到一股难闻的霉臭味。里面黑糊糊的,也看不出什么来。
我咬着牙,侧身小心地挤了进去。
过了这道罩门,我心里想过无数种可能,也许仍然是墓道,也许是别的券堂,可是没想到,过了这道罩门竟然直接就到达了棺室。虽然这里不是帝王的陵墓,不会有九券四门,但是怎么着也得有个二道门,却不想,推开这道门竟然直接进入了棺室。
地面上零零散散地堆着些碎砖断瓦,还有不少厚重的木板,估计就是棺材板子。一眼望去,一片狼藉。不用看都知道,肯定是已经被盗墓贼洗劫一空了。
正中的棺床上空空如也,棺床上的龙山石也是东倒西歪,甚至还有一块散落在了地上。
我高举着矿灯,左右打量了一圈,意外地发现远角的石墙上竟然开了一道门。盯着突兀出现的那道石门,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棺室是在地宫的最深处,到了这里,就相当于到了地宫的终点一样。只是眼下这间棺室有些奇怪,竟然在后墙又开了一道后门。
过去建造陵墓的时候,为了保证陵墓的隐秘性,参与的工匠最后大多都会在工程结束时被困死在里面,杀人灭口。不过工匠们也都不傻,在建造陵墓的同时会偷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