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仙术
到一只白雀,非常地喜欢,但梦到玉帝刘天翁的斥责,并扬言要杀死张坚(这是为什么呢?他跟白雀什么关系)。但白雀每每报信给张坚。却说这张坚不但聪颖不羁,而且野心还很庞大:他想取玉帝而代之!怎么办?他设计把刘姓玉帝骗到人间,设盛宴招待,然后趁机“骑天翁车,乘白龙”,直奔天宫而去。
刘姓玉帝大惊失色,急忙乘剩下的几条龙追赶,但终于没有追上。就这样,张坚先一步到了天宫,更换了百官,成为了新玉帝。至于姓刘的那位有多沮丧就可想而知了,每日徘徊于三山五岳,时不时地弄些天灾发泄。新玉帝张坚深以为患,便进行安抚,封其为泰山太守,掌管人间生死命数。
这是张坚在白雀的协助下窃取玉皇帝位的故事,也道出泰山为道教另一阴府的由来。这泰山大帝,原本就是玉皇大帝啊。
再说酆都。作为道教里的另一座阴府,酆都也是名气最大的阴府。
但酆都成为鬼城有一定的偶然性。
东汉桓帝时有王方平,精通天文和占卜,做到中散大夫一职。后放弃官位,入酆都县山中修炼,在三国时代跟另一位修炼者阴长生一起升仙成功。王的故事在东汉以后颇有影响,成为凡人通过修炼而羽化成仙的典型。自那以后,从魏晋到唐朝,很多人都前往酆都寻找王方平登仙处,其中包括唐朝的吕纯阳,即传说中的吕洞宾。由于阴长生和王方平曾在酆都修炼,人们并称其为“阴王”,很多时候用这俩字代称酆都,最后渐渐演化为鬼城。
据说,酆都有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围三万里。山上有酆都六宫:纣绝阴天宫、泰煞谅事宫、明辰耐犯宫、怙照罪气宫、宗灵七非宫、敢司连苑宫。酆都的最高神灵是北太帝君(太帝和天君是不同的。道教里,有真仙九人,太帝二十七人,天君一千二百人,仙官两万四千人),又称酆都大帝,或北阴大帝。但酆都的这个职位不是固定的,而是三千年一更换。北太帝君的下面有四人:夏启为东明公,文王为西明公,邵公为南明公,季札为北明公,四人在春夏秋冬四季分别掌管四方之鬼。
酆都也好,在泰山也罢,总之赵业同样看到了地狱般的恐怖情形。
相对于佛教的十八层地狱,道教更有三十六狱和二十四狱的说法。以二十四地狱为例,名字叫九平、元正、女青等号。按段成式描述,人犯恶,因程度不同,而被分别记载在黑、绿、白三色簿子上。“人犯五千恶为五狱鬼,六千恶为二十四狱狱囚,万恶乃堕薜荔也。”
薜荔,又称木莲,一种尤其喜欢在残垣断壁等荒凉处生长攀爬的藤本植物。唐人喜欢以其入诗:“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芙蓉曲沼春流满,薜荔成帷晚霭多”(裴迪);“薜荔侵年月,莓苔压姓名”(李群玉);“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宋之问);“娑萝掩映迷仙洞,薜荔累垂缴古松”(徐光溥)。不过,上面说的“万恶乃堕薜荔”跟这种植物没有关系。“薜荔”,为“饿鬼”梵语发音(《云笈七鉴》:“薜荔者,饿鬼名也”)。在这里,是指最底层的饿鬼地狱。
继续说阴府中的赵业。他非常的惊恐,在庭院里接连磕头。不过,对方也没为难他。随后,红衣人带他出去,问:“能跟我一起游上清仙境吗?”
刚入阴府,又上仙境,这叫赵业有些反应不过来。上清仙境,当然不是一般人能去的。
在道教里,三界外,有四民天:常融天、玉隆天、梵度天、贾奕天。四民天上面是上清、太清、玉清。三清上面,是终极的大罗天。通常来说,道德完备的人是有可能游览三清仙境的。《酉阳杂俎》记载:“至忠至孝之人,命终皆为地下主者,一百四十年乃授下仙之教,授以大道。有上圣之德,命终受三官书,为地下主者,一千年乃转三官之五帝,复一千四百年方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