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葬礼的秘密
丧期间,也有不能哭的时候——合钉棺材并为之刷漆时若哭,钉子就不能将棺材钉牢,油漆也不会干。

    在此之前,应将下葬日卜算出。

    起灵时,要唱绋讴。“绋”是牵引灵车的绳索,“讴”是牵引绳索时所唱之歌,即挽歌。

    关于挽歌,很多唐朝人认为开始于西汉初年“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当时,田横不屈刘邦,在海岛自杀。追随者不敢大哭,“为歌以寄哀也”。又有人认为“挽歌出于汉武帝,役人劳苦,歌声哀切,遂以送终,非古制也”。但段成式的一位朋友(工部郎中严厚本)认为:“挽歌其来久矣。据《左氏传》,公会吴子伐齐,将战,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示必死也。”也就是说,这一习俗至少在春秋时已有了。段成式认同这一点。最初,只有贵族死后才唱挽歌,到汉魏以后平民的葬礼也开始唱了。

    在选择墓地时,最好在柏树林中。即使找不到树林,也最好在坟前种两棵柏树,这为的是防罔象和弗述。

    这是两种凶兽。

    罔象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又叫魍象、沐肿,迷恋死尸,“好食亡者肝”,但畏“虎与柏”。弗述,是另一种凶兽。按《酉阳杂俎》记载:“昔秦时陈仓人,猎得兽若彘而不知名。道逢二童子,曰:‘此名弗述,常在地中食逝者脑。欲杀之,当以柏插其首。’”这种凶兽也受制于柏。

    如果说柏树是二凶兽的天然敌手,那么葬礼中使用的魌头就是人为防范了。

    所谓魌头,是一种驱鬼面具,同时具有收集逝者魂魄的作用。它别名叫苏衣被,又称狂阻,分两类,四个眼睛的叫方相,两个眼睛的叫僛。方相俗称“开路神”,走在驱鬼队伍的最前面,样子如下:“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据传说,它也能驱逐罔象。

    陪葬品中需要有木偶的习俗起自虞卿。此人是战国时的名士。之所以需要造一些木屋、木车马、木奴婢随尸骨埋下,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用以抵代虫蛊在地下对逝者的吞噬。下葬的时候,要将搭在棺材上的铭旌(人死后用金粉书写的有题词的绸子)去掉。因铭旌上写有生人的名字,生人名字被埋葬实在不吉。与逝者一起下葬的,会有很多物品,但不能有皮革、铁器、铜镜等东西,因为逝者不能见光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唐朝诡事录简介 >唐朝诡事录目录 > 葬礼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