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章 枪伤?-4
伍思想状况的变化,他无不痛心地说:quot;处于社会大转型大巨变中的高校,还能不能坚守住灵魂的最后一道防线?师道在滑落,校园在受污染,拜物教拜金主义等思潮的泛滥,已严重伤害到我们教育的根本,这股风气不抵制,高等院校就有可能成为现代文明的一个祭坛。quot;

    quot;没那么严重吧?quot;一看刘教授如此激动,盛安仍笑着问。

    quot;只怕比这更严重!quot;刘教授大约也是昨晚没睡,就这个话题准备了厚厚一沓资料,黎江北担心他讲个没完,刘教授有这个毛病,只要一逮着讲话的机会,就恨不得一个人把时间用完。还好,今天的刘教授没展开,只是点了几个要点,请求调研组能把高校教师队伍的师道精神作为一个课题,加强调研。

    接下来是党校林教授,相比刘教授跟黎江北,林教授的政策水平要高,讲话原则性也强。他简单谈了三点,第一,调研要充分尊重江北高教事业的客观背景。江北地处改革前沿地带,经济发展相对活跃,高教事业的步伐也比其他省份要快,步子一快,就有踩不实的地方,不能把它笼统地归结到问题中去。第二,既然是为quot;两会quot;作准备,就要多看正面,多总结正面的东西,正面的东西总是能鼓励人。第三,要把个案跟普遍事实区分开来,不能以点代面,犯悲观主义的错误。说这话时,他的目光别有意味地扫了黎江北一眼,这一眼扫得黎江北脸上火辣辣的。

    盛安仍客气地说:quot;谈得好,林委员谈的这三点,值得我们注意。quot;说完,目光投向黎江北,等待他发言。

    黎江北原本打算要在会上谈一谈民办高教,听林教授刚才这么一说,他转了话题:quot;我同意林委员的观点,江北高教这些年走过的路,虽说艰难曲折,但也取得了丰硕成果。闸北高教新村,就是江北高教事业走向新时代的一个里程碑,我建议,调研组应该把闸北高教新村作为重点,深入下去,认真总结经验,让它对全国高教事业,都能起到一面镜子的作用。quot;

    黎江北特意用了镜子这个词,他发现讲出这个词时,一直竖着耳朵听的林委员神色动了一下,双眼泛出一道绿光。

    quot;好,这个建议好。quot;盛安仍马上肯定。

    接下来是上面来的七位委员轮流发言,交换看法。趁这个工夫,黎江北就想,这次调研,林教授会起什么作用?会不会还跟以前一样,专跟自己唱对台戏?

    他跟林教授的对台戏,从两人同时当选政协委员时就开始了,唱了五年,还在唱。有这么一个对手也好啊,至少,他能让你时时想到对方在做什么,打算做什么。这个世界,就是由不同的对手组成的,对手之戏,就是世界之戏,就是是非之戏,更是公理之戏!

    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孔庆云,一个值得他尊敬值得他爱戴的兄弟,一个敢为高教事业说真话动真格的人,一个愣是把江北大学二期工程投资从四个亿砍到一个亿的务实派人物。

    会议最后作了分工,按调研组既定的工作目标,盛安仍将现有人员分成三个组,分别由江北省三位委员任副组长。出乎意料的是,盛安仍将林委员分在了第一组,具体负责闸北高教新村的调研。黎江北分在第二组,调研内容是民办高教的发展。刘教授的分工在常理之内,他担任第三组副组长,负责调研全省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状况与生活状况。

    会后,盛安仍将黎江北留下来,想跟他单独谈谈。黎江北心揣不安,猜不透盛安仍葫芦里到底藏着什么药。

    等走进盛安仍的房间,面对面坐下时,黎江北的心,就越发忐忑。

    细想起来,他跟盛安仍认识,也有六年多光景。那时他还不是政协委员,只是江大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上级简介 >上级目录 > 第四章 枪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