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节 烈乱族性亡强国不亦悲乎
这便是后来的秦部族。仍居中原腹地的一支,却因相对臣服周王国,其首领造父成为周穆王的王车驭手(据史家考证,王车驭手地位很高,等同于大臣,并非寻常匠技庶人),后来因功封于赵城,于是演变为周室功臣的赵部族。

    西周末期,秦赵两部族的命运发生了惊人的颠倒:秦部族应周太子(周平王)之邀,浴血奋战杀败戎狄平定镐京之乱,成为东周的开国诸侯;赵部族却在很长时间内,依然是蜗居晋地的寻常部族。

    以上之赵氏历史,可称为先赵时期。

    春秋(东周)中期,赵部族在晋国渐渐发展起来。及至赵衰、赵盾两世,由于辅佐晋文公霸业极为得力,赵氏部族崛起为晋国的掌军部族。从赵盾时期开始,赵氏部族成为晋国的权臣大部族之一,无可避免地卷入了晋国的权力主流。从此,赵氏部族开始了外争内乱俱频繁的血雨腥风的部族历史。从赵盾到赵襄子立国,可称为早赵时期。

    内乱妄杀频仍,大起大落,是早赵部族最显著的特点。

    早赵时期历经赵盾、赵朔、赵武、赵成(景叔)、赵鞅(简子)、赵毋恤(襄子)六代,大体一百余年。这六代之中,发生的内乱妄杀事件主要有四次:

    其一,赵盾时期部族内争,导致赵氏部族分裂,几被政敌灭绝赵盾之世的内乱起因于让嫡,终致被屠岸贾势力大肆杀戮,故事纷繁,有兴趣者可阅读史料。

    其二,赵简子废嫡(太子伯鲁),改立狄女所生庶子赵毋恤(襄子)为继承人。这是赵氏部族第一次废嫡立庶之举,为以后的废嫡立庶之风开了先河。

    其三,赵简子妄杀邯郸大夫午,导致自己孤立逃亡,开政治妄杀先例。

    其四,赵襄子诱骗其姊夫(代地部族首领)饮宴,密令宰人(膳食官)以铜枓(斟水器具)击杀之。“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发簪)自杀。”见《史记·赵世家》。这是典型的内乱妄杀。

    显然,早赵部族在处置部族内政方面没有稳定法则,缺乏常态,妄杀事件迭起,导致其部族命运剧烈震荡大起大落。赵氏立国之后,这种内乱之风非但没有有效遏制,反倒是代有发生,十二代中竟有十一次之多:

    其一,公元前425年,赵襄子方死,其子赵浣(献侯)立。赵襄子之弟赵桓子密谋兵变,驱逐赵浣,自立为赵主。

    其二,公元前424年,赵桓子死,赵部族将军大臣再度兵变,乱兵杀死赵桓子儿子,复立赵浣,是为赵献侯。

    其三,公元前387年,赵烈侯死,其弟武公立。武公十三年死,赵部族将军举事政变,废黜武公子,而改立烈侯子赵章,是为赵敬侯。

    其四,公元前386年,赵武公之子赵朝发动兵变,被攻破,逃亡魏国。

    其五,公元前374年,赵成侯元年,公子赵胜兵变争位,被攻破。

    其六,公元前350年,赵成侯死,公子赵绁发动兵变与太子赵语(赵肃侯)争位;赵绁失败,逃亡韩国。

    其七,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位王子赵何(此前废黜原长子太子赵章,改立赵何为太子),退王位自称主父;不忍赵章废黜,复封赵章为安阳君。其后赵章发动兵变,与赵何争位。权臣大将赵成支持赵何,击杀赵章。

    其八,赵成再度政变,包围沙丘行宫三月余,活活饿死赵武灵王。

    其九,公元前245年,赵国发生罕见的将帅互相攻杀事件:赵悼襄王命乐乘代廉颇为将攻燕,廉颇不服生怒,率军攻击乐乘,乐乘败走,廉颇无以立足而逃亡魏国。这是战国时代极其罕见的大将公然抗命事件,而赵国朝野却视为寻常。几年后赵国复召廉颇,即是明证。

    其十,赵悼襄王晚期,废黜原太子赵嘉,改立新后(倡女)之子赵迁为太子,种下最后大乱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秦帝国V:铁血文明简介 >大秦帝国V:铁血文明目录 > 第九节 烈乱族性亡强国不亦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