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金融创新:别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市场发展的三大问题,从而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股权分置改革。改革的成功为资本市场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制度平台。如若不然,中国的资本市场是没有前途的。
二是资本市场的资金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6年之前,证券公司都是准银行,每个人买股票都要到证券公司存钱,证券公司把客户的钱分成三部分,一是结算,二是自营,三是同业存款。所以,经常会出现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的情况。市场一旦大跌,证券公司便纷纷破产。但是,这次股市从6000多点下到1600多点,没有一家证券公司破产,原因是我们改革了资金管理制度,从原来的证券公司保管客户的保证金,到现在由第三方也就是银行来保管,中间有一个非常高的防火墙。以前的证券公司是市场风险的放大器,市场涨的时候,它挪用保证金助市场上涨;市场下跌的时候它又疯狂地抛售,这就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因此,资本市场资金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克服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资源约束。这指的是2006年5月份之后海外蓝筹股的回归。蓝筹股的回归确实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如果没有它们的回归,全是一些小公司,这样的市场还有什么价值?有了大量蓝筹股,才有大量资金通过基金等方式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这个市场才会成为财富管理的中枢。上述三大改革,的确使中国资本市场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当然,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并非没有问题,比如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还有一些亟待改革的地方。股权分置改革给市场留下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例如,大股东利用减持的机会来操纵市场,有的利用他们的信息优势,在进行实质意义上的内幕交易。最近,我发现上市公司高管们减持非常严重。在高位减持,相关部门要对此严格监控。在高管离任一年之后才能允许减持。无论是大股东还是高管,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买自身的股票,只有当市场遇到重大危机,下跌得一塌糊涂时,为稳定股价,才能允许增持或上市公司回购。如果说股权分置改革留下了一些后遗症的话,那就是大小非解禁到期之后,对于减持比例和节奏没有作出相应规定,这对股市的稳定会带来一些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即中国市场如何更好地开放,毕竟中国市场还是要做大做强的。中国政府决定把上海建设成为新世纪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个中心的核心是资本市场,所以开放是必然的趋势。全球的金融体系很容易被美国“绑架”。持续增长的高额外汇储备让中国亦喜亦忧。记得您曾表示,完全不认同“投资美国国债是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最优选择”的说法,称是被迫的选择。为什么这样讲?
吴晓求:中国的外汇储备之所以这么多,是和长期的贸易顺差、FDI联系在一起的,是目前外汇管理制度的必然结果。首先,中国无论是贸易顺差越来越大,还是外汇储备越来越多,我始终认为是全球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结果。实际上全球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已经非常严重。本来中国的产品价廉物美,利用我们自身非常廉价的劳动力和廉价的资源,使得中国制造的日用消费品占据全世界消费品的80%。出现巨大的贸易顺差之后,我们想买一些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战略资源,或者是目前还不具备优势的一些高科技产品,以此平衡我们的贸易收支,相互弥补、共同发展。
一个国家不可能包打天下,它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比如说美国,显而易见它的高科技产品是贸易优势,中国需要的就是用消费品交换它的高科技产品。后来发现美国人不卖高科技产品给我们,这样中国就产生巨大的贸易顺差了,这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