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十三节
“先打湖北说起,在‘九道梁’那里。”

    第一个地名,诚明就不知道,以下李光昭讲了一连串山名,在诚明几乎是闻所未闻。但看他如数家珍似的,熟极而流,谅来不假,诚明的疑惑消失了一大半。

    接下来便是贵宝为他作了补充,然后又说:“难的是木植出山不容易。将来勘查好了,是由内务府动公事,还是请上头降旨,征工开路,只能到时候再斟酌了。”

    “嗯,嗯。”诚明又问:“照老兄看,这些木植几年可以运完?”

    “那……,”李光昭想了想答道:“山路崎岖,材料又大,总得十年才能运完。”

    “十年?缓不济急了!”诚明相当失望,“虽说这一桩大工,总也得好几年,可是不能说十年以后才动用木植。”

    “那当然!”李光昭赶紧解释,“我是说十年运完。第一批总在三年以后,就可以运进京来。”

    “是三年以后起运,还是三年以后运到京?”

    “三年以后运到京。”李光昭很肯定地说。

    诚明点点头:“那还差不多。”

    贵宝看他们谈到这里,便插嘴说道:“运下山是一回事,运进京又是一回事,这里头还很麻烦呢!”他脸向李光昭一扬,“有什么话,李大哥你可趁早说。”

    “我想,这件事当然得我亲自照料,请诚大人派人会办,沿途关卡,也好免税放行。”

    “当然,当然!那当然是免税放行的。”

    “为了报运方便,最好请诚大人给一个什么名义,刊发关防,那可以省很多事,也可以省很多运费。”

    诚明一想不错,刚要开口允许,突然想到安德海在山东的遭遇,便改了口了。

    “这件事我可答应不下来。得要请旨。”

    向皇帝请旨,一时也不能有确实的结果。皇帝还不敢独断独行,无论如何先要禀告两宫太后。找了个在御花园消夏的机会,他闲闲地提了起来。

    “英法使臣都递过国书,算是和好了,园子可还荒废在那儿。”皇帝这样说道,“总得想法儿把它修了起来,两位太后也有个散散心的地方。”

    慈禧太后听这话便有喜色,“难为他还有这番孝心!”她向慈安太后说。

    慈安太后报以不明意义的一笑。这态度就很奇怪了,不但慈禧太后,连皇帝都有些嘀咕不安。

    当然,慈安太后看得出他们母子殷切盼望的眼色,然而她不敢轻易开口。这件事她不知想过多少遍了,每一次想到最后,总是懊悔自己当初不该跟皇帝出那个主意:为慈禧太后找件可供消遣的事。当皇帝召见内务府大臣谈论修园时,她已微有所闻,却不知工款从何着落?同时也不知道修一修要多少钱?但有一点她是知道的,这笔工程款决不会少,而且一提修园,必有许多人反对,恭王也许还可以商量,文祥一定不肯答应。那一来,安安静静的日子就过不成了!

    慈安太后所求的就是“安静”二字,女人一入中年,而且守寡这许多日子,心情特异。

    灯前月下,压抑那份莫可言喻的怅惘,凝神悄思,才体会到什么叫“古井重波”?心里已经够乱了,再自寻些烦恼出来,这日子怎么过?

    不过她也知道,她象丽贵太妃以及后宫永巷中许多安分老实的妃嫔宫眷一样,但愿风调雨顺,吃口安闲茶饭,夏天在廊上,冬天在炕上,白天在窗下,晚上在灯下,用消磨五色丝线来消磨黯淡的日子。而慈禧太后不同,她生平最怕的就是“寂寞”,要热闹不要安闲,因为安闲就是寂寞。为了替她设想,慈安太后却又不忍说什么扫兴的话。

    想了一会,她这样问道:“这得多少钱呐?”

    口气总算松动了,皇帝也松了口气,顺嘴答道:“花不了多少钱。”

    这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慈禧全传·玉座珠帘简介 >慈禧全传·玉座珠帘目录 > 第七十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