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十一节
政伊始,相与更新,内务府上上下下,必能洗心革面,谨慎当差。”

    “传办事件多了些”这句话,皇帝自然明白,这一来就不能再往下说了!他想了一下问道:“现在两位太后的‘交进银’,每年是多少?”

    “每年十万,端午、中秋各交三万,还有四万年下交。”

    “两位太后,今后优游颐养,赏人的地方很多。我看,‘交进银’该添了!”皇帝说道,“虽不说‘以天下养’,可也不能让两位太后觉得委屈。”

    这是所费无几的事,而且恭王已体会到皇帝此举,是希望慈禧太后以后少叫内务府办差,所以立即这样答道:“这是皇上的孝心,就算部库再紧,也决不能少了两位太后的用途。

    请皇上吩咐一个数目,臣等遵旨办理。”

    “我看加一倍吧!”

    “是。”恭王回头向宝鋆说道:“你记着,马上叫户部补了进去。”

    这个消息,很快地就传入深宫,两位太后对于皇帝的孝心,自然欣慰,不过慈安太后觉得用不了这么多钱,而慈禧太后则虽不嫌多,但觉得跟皇帝大婚、亲政两次“恭上徽号”一样,应该谦抑为怀,有一番做作。于是等皇帝在漱芳斋侍膳时,便表示不必增加。皇帝自然极力相劝,最后再是打了个折扣,两宫太后每年的“交进银”定为十八万,端午、中秋各交五万,年下交八万。

    接着便谈起醇王的一个奏折——醇王管神机营管了十年以上,忽然上折,请将由八旗挑选而得,集中在神机营操练的禁军,仍旧拨归原旗,说是“以复旧制”。皇帝颇为困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摔纱帽”?

    “还不是为了饷吗?”慈禧太后虽已归政,仍旧每天在看上谕,户部所奏“部库空虚”的折子,说各衙门奏支挪借,除了内务府以外,就是神机营。想来醇王为此不快,所以奏请“复旧制”,饷归各旗关支,神机营就不必空担奏支挪借之名了。

    这样一点明,皇帝方始恍然,醇王必是预先已经知道户部的原奏,有意“闹脾气”。对这位“七叔”,皇帝并不怎么样敬服,但因为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夫,不能不另眼相看。好在根据户部原奏所下的明发上谕,已经特别叙明,“八旗兵饷及神机营经费,暨随时紧要军需,准由户部奏明,暂借四成洋税开放”,醇王的面子有了,气也应该消了,只要再下一道上谕,一仍其旧,事情就可了结。

    慈禧太后当然同意他的处置,只是发觉皇帝仅仅不过敷衍面子,并未了解自己培植醇王的深意,培植醇王是为了对抗恭王。从同治四年以后,恭王处处谨慎收敛,慈禧太后认为只要自己掌权,一定可以拿他制服,而皇帝年轻,经验不够,日久天长,恭王说不定故态复萌,渐起骄矜之心,就会演变成跋扈不臣。这样看来,今后要培植醇王,更比过去来得紧要。这一点必得让皇帝了解。

    话虽如此,怎么样跟皇帝说,却费踌躇,因为说得含蓄了,怕他不明白,说得太显露了,又怕引起猜嫌,变成自扰。

    想来想去,觉得不妨先从正面来谈醇王。

    “你七叔的才具,自然不及你六叔。不过他为人忠厚正直,交给他办的事,不会私下走了样。”慈禧太后又说,“他还有一样好处,待人诚恳,属下都肯死心塌地替他办事,象荣禄那样,都是顶能干的人。有这些人在那里,他就才具短一点儿,也不要紧。”

    “是!”皇帝很恭敬地答道,“将来办海军,一定得借重七叔。”

    “对了!”慈禧太后很欣慰地说,“军务交给你七叔,政务交给你六叔。这就好比你的左右两只手,你能好好用你这两只手,包管太平无事。”

    话只能说到这里,不能再说用那只“掌军务的左手”来看装掌政务的右手”,反正只要兵权在忠诚可靠的人手里,外而李鸿章、左宗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慈禧全传·玉座珠帘简介 >慈禧全传·玉座珠帘目录 > 第七十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