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十一节
这话,那两名司官心里也很难过。原来是打算着办这件名案可以出一出风头,就象总理衙门的章京陈钦办天津教案那样,虽然费心费力,到底名利双收。谁知年前冲寒冒雪,吃尽辛苦到江宁,落得这么个窝囊的结果,除了曾国藩的一百两程仪以外,什么也没有捞到!

    于是吃了一顿张兆栋特备的,索然寡味的离筵,水陆异途,各奔前程。郑敦谨趁一帆东风,过洞庭湖回长沙,两名司官走旱路回京复命。一到部就为同事包围,都要知道郑尚书辞官的真相。

    最后连恭王也知道了,特地传谕,叫那两名司官到军机处去见他,询向郑敦谨倦勤的原因,那两名司官不敢隐瞒,照实答复。于是恭王也就据实陈奏两宫太后,因为两宫太后也觉得事出突然,颇为怀疑,曾经一再问起,恭王不能不奏。

    “我说呢,郑敦谨年纪虽大,精神一向很好,怎么一下子就告了玻原来其中还有这么多隐情!”慈禧太后停了一下又说:“不过他就是告病,也该回京复了命再说,就这么擅自回籍,也太说不过去了。”

    听她的语意不满,恭王怕惹出“交部议处”的话来,会引起各方的揣测,又生是非,因而赶紧为郑敦谨进言:“这一案,郑敦谨劳而无功,不免觉得委屈。臣等叫人写信劝他销假,请两位皇太后,暂时不必追究了。”

    既然恭王为他乞情,慈禧太后也就算了,“最好让他销假。”她说,“不然,面子上不好看。”

    这话就算说得很重了,恭王不敢再多说什么,只答应一声:“是!”

    “倭仁的病,怎么样了?”慈安太后问。

    “不行了!”恭王微微摇头,“不过拖日子罢了。”

    “那是先帝敬重的人。”慈安太后看着右面,用征询的语气说,“给他一个什么恩典,冲冲喜吧!”

    “也好!”慈禧太后看着恭王问:“你们倒看看,怎么办才合适?”

    问到这一层,恭王恰好可以陈奏拟议中的办法。大学士本以官文为首,他已在正月里病故,这是个满缺,该由瑞常以协办大学士坐升,瑞常空出来的一个缺,照例由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升任,而文祥是在同治六年就已调任吏部,等着拜相,此时顺理成章地得了协办。但是四位大学士,两殿两阁,需要重新安排,官文所遗的文华殿大学士,为殿阁之首,依惯例应该由曾国藩以武英殿大学士改授,但入阁是倭仁在先,科名亦是倭仁早,因此,倭仁以文渊阁改为文华殿,亦未始不可。

    等恭王把这番周折奏明以后,两宫太后一致认可,以倭仁为文华殿大学士。这是名义上的“首辅”,说到做官,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以复加的高官。但是冲喜没有能把倭仁冲好,到四月里假满,再赏假两个月,并颁赐人参,这就再无销假之期了。师傅的恤典,一向优厚,加赠太保,入祀贤良祠,赐谥第一个字自是“文”字,第二个不出大家所料,是理学大臣专享的“端”字。

    这一下又出一个大学士缺,应该由文祥坐升,以他的圣眷,两宫太后应该早有交代,但一直不提,就知道事情有变化了。

    一打听,是两广总督瑞麟的儿子,刑部主事怀塔布在替他父亲活动入阁。瑞麟是内务府管银库出身,家资豪富,两广总督又是有名的肥缺,加以瑞麟于慈禧太后娘家有恩,文祥已知道争他不过。果然,等瑞麟为大婚进贡的珍品一到,两宫太后亲临检视以后,慈禧太后有话下来了。

    “倭仁的遗缺,该谁补啊?”她这样问。

    问到这话,即是不愿让文祥升任的明确表示,好在恭王已跟文祥商量过,所以答奏得很漂亮。

    “照规矩,该由文祥升补。”恭王手指着说,“不过文祥已经跟臣说了,受恩深重,不敢再邀非分之荣,而且刚得协办不久,资望还浅,应该多历练历练。倭仁病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慈禧全传·玉座珠帘简介 >慈禧全传·玉座珠帘目录 > 第六十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