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他说,“再论经费,一条铁甲兵轮两三百万银子,熙大爷,你想想,四支海军该要多少?”
说铁甲船每艘要两三百万银子,未免过甚其词,向德国定造,即将驶来中华的“定远”、“镇远”两舰,每艘造价不过一百六十万两银子。另外第三艘钢面快艇“济远”,造价更低。但话虽如此,四洋并举,也得千万以外,一时那里去筹这笔巨款。
“然则上头是怎么个意思呢?”盛昱问道:“既谓之大办海军,总不能敷衍现成的局面啊!”
“我也是听来的消息,不知真假,上头的意思,正就是敷衍现成的局面。”
“既然如此,又何必专设衙门。”
立山笑道:“熙大爷连这一层都不明白?不专设衙门,七爷怎么办事?”
“啊!”盛昱恍然大悟,“是在军机、总署以外,另外搞一个有权的衙门。”他又蹙眉说道:“总署本来专办通商事宜,后来变成办洋务,军机之权日削。现在再设一个衙门来削军机、总署之权,这样子政出多门,不要搞得一团糟吗?”
“熙大爷,”立山低声说道:“新设的衙门,不但削军机、总署之权,还要削内务府之权。”
这话骤听费解,仔细想去,意味深长。修理三海的工程,现在由醇王主持,有了新设衙门,此事必归新衙门管理,岂不是削夺了内务府之权?
所谓大办海军,原来是这么回事!盛昱和文廷式相顾无言。立山看着他们两人的脸色,深感不安,便用很郑重的神色叮嘱:“这些话我没有跟别人说过,不足为外人道!”
“你放心好了,”盛昱答说,“我们决不会泄漏消息来源。”
“请问,”文廷式接着问了句很切实的话:“这些打算,何时可以定局?”
“快了!各省奉旨筹议海军的折子,大致都递到了,只等合肥陛见,必可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