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蔚山血战(上)
的,没让辽东军得了初胜——杨镐和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梅在辽东是好哥们儿,一齐扛过枪的交情。
属于特意指定李如梅来朝鲜,指望能立些军功回去。
有鉴于此,杨镐下令诸军向前,赶紧拔除岛山城附近的几枚钉子,为攻城创造有利条件。
岛山城附近还有几处日军营寨,本是打算互为犄角之用。明军兵分三路,左路军攻打岛山西侧的伴鸥亭,中路攻击岛山城,右路进攻太和江面的水营。明军的火器轰的地动山摇,无数火箭射向敌人阵地,在蔚山上空形成了大团大团的黑烟。
战事的推进非常顺利。这些小寨一无天险,二无坚固营垒,很快都被明军的洪流吞没。日军士兵要么战死在岗位上,要么逃回到岛山城中去。
唯一不太顺利的是水路。李芳春和解生打破了太和江水营以后,沿江而走,一路朝着岛山城的水路通道杀来,试图一举攻克。可当他们靠近岛山的时候,却遭遇了日军大筒的轰击。日本人的火炮没有明军犀利,不过也发展了几种称之“大筒”的火炮,这次加藤特意调集了几门放在岛山,想不到真派上用场了。
太和江和岛山之间的通道是人力挖掘的运河,河道比较狭窄,即便是准确度不高的大筒,对江面船只的威胁也相当大。李芳春与解生稍微试探了一下,便即退回,毕竟水道攻城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封锁才是。
看到敌人纷纷溃逃进岛山城内,杨镐在北山扬鞭大笑。李德馨等人纷纷祝贺,杨镐回答:“这是小胜而已。等我拿下蔚山,就去打西生浦与釜山,到时候再庆祝不迟。”
一边说着,杨镐一边往下看,看着看着脸色就变了
就在左右两路大破日军的时候,中路军也取得了突破。中路军的先锋是游击茅国器、陈寅,他们都是南兵一系,麾下多是浙兵。这支部队在朝鲜战场上,还从来没让人失望过。在茅国器、陈寅的带领下,浙兵如同一把犀利无比的大刀,砍向岛山城下。
茅国器的浙兵实在太悍勇了,居然凭着一口锐气,仰攻突破了岛山城的三丸和二丸。
所谓的“丸”,其实就是曲轮的另外一种说法。日式城堡一般是由本丸、二之丸、三之丸等多层区域构成,每个区域都以弯曲狭长的回廊和城墙相隔。岛山城是梯郭式城堡,三丸呈楼梯式排布,越往里去地势越高。当敌人攻入三之丸或二之丸后,将被迫沿着曲轮前进,承受守军居高临下的打击,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防御结构。
联军对日式城堡并不熟悉,因此在记录里把这种城堡结构称为“三砦”或者“棚”,甚至“栅”,最后一个称呼是因为岛山城当时还没修建完,三丸的部分结构只来得及扎上一圈木栅。
茅国器和副将陈寅就是从木栅这里选择突破的,一举攻入三之丸,然后又撞入二之丸,干掉了六百多名试图逃进城中的日本鬼子。城头日军惊恐万状,纷纷把火力集中在这一侧。陈寅全无惧色,他就这么硬顶着弹矢横飞,朝着一之丸攻去。只要这一层打下来,岛山城的核心便会赤裸裸地暴露在明军面前。
陈寅立功了!陈寅不愧是一员勇将,他继承了南军的优良传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戚继光到俞大遒等一系列将领在这一刻灵魂附体!
就在这关键时刻,浙兵身后忽然当当响起了鸣金声。
鸣金,那是要撤退呀。这时候怎么能撤退呢?
茅国器莫名其妙地回头望去,看到一个传令兵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杨经理跟你说了,不可轻进,让你随便割点脑袋就赶紧撤回吧。
茅国器不是傻子,一琢磨,立刻就回过味来了。
问题就出在“陈寅立功了”这事上了。
南军的奋勇都被杨镐看在眼里。照这个打法,陈寅肯定能打进岛山,运气再好点,攻上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