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寿州之战(中)
情了,韩熙载到了吴国后来又加盟南唐,结果一事无成,而李谷也只比韩熙载好一点,他比韩熙载幸运一点。
毕竟李谷有机会实现他当年说的那句话,但是此时到了关键时刻,李谷却把这件事忘了,把这句话也忘掉了,他也不想着辅助中原灭掉南方诸国的事情了,就想着保命了。
结果这样一个好机会也没李谷错过了。
此时柴荣也到了陈州一代(河南淮阳,境内有淮河支流),距离淮河很近了,他听到李谷要撤退的消息,很震惊,他没想到他选的这个先锋官竟然这么没胆子,先锋大统帅要做的就是奋勇争先,悍不畏死,但是看看李谷的所作所为,柴荣感觉到很失望,但是现在不是悔恨的时候,他急忙派人去通知李谷,让李谷好好坚守,他的大军,瞬间就到。
其实此时李谷要是能够坚守一两天,那基本上就没啥问题了,就算是此时刘彦贞把周军的浮桥撞毁了,但是还能再建,只要是柴荣大军一到这一支刘彦贞的水军就成了反包围的对象了,反而不能对在淮河南岸的李谷造成太大的威胁。
再说当时柴荣也不是没有水军,虽然很少,但是我认为牵制刘彦贞的这一支水军那是完全足够的,剩下的时间就是度过淮河,一鼓作气拿下寿州。
而且当时是的确很有可能拿下寿州的,之前刘仁瞻之所以能够坚守一两个月,那就是刘仁瞻也发挥了一下乌龟战术,任凭李谷在外面乱搞,他就是不出战,就是在城楼上不下来。
可是只要是我们上面说的李谷的大军被南唐军从水陆两面包围了之后,那么在寿州城中的刘仁瞻一定是要出来的,李谷的这支军队对于南唐军队就是一个诱饵,吸引着南唐军队,不让他们再搞龟缩战术。
而此时柴荣大军要是能够渡过黄河,从天而降,那么迅速在淮南打开局面还是很简单的。
当然这些都是假设,事实上李谷最终还是撤兵了,就在柴荣的使者刚刚赶到了淮河南边,却发现李谷已经烧了粮草,拆了营地,然后跑到了淮河北面去了。
在这个过程中,在寿州城中的刘仁瞻也是很谨慎的,他没敢带着大军出城去追击,因为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周军的故布疑阵,是不是佯退,然后半路上伏击他们。因为此时在刘仁瞻看来,总体上还是周军占据上风的,现在李谷带着大军撤回去,这有点不太合理。
可是李谷还就是真的撤了,他不仅撤了,而且还准备忽悠一下柴荣,当然这样可能是他真是的想法,并不是为了自己撤兵找借口。
他给柴荣的一封奏章中就说道:“南唐方面的刘彦贞很厉害,搞了很多的大船,这些大船让我束手无策,你也知道咱们没事水军力量,所以我觉得还是先撤,而皇帝陛下你既然亲自来了,咱们就要更加的谨慎,先控制淮河在慢慢的征服淮南,不然的话淮河要是被南唐截断了,咱们要后勤没后勤,要后援没后援,那就危险了。所以陛下你还是在陈州等会吧,现在先不要到前线去。咱们等着今年(此时已经到的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冬天再重新进入淮南”
说实话,当时柴荣看到这封奏章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这上面说的轻巧,再等一年,但是这么大规模的来了,到头来却是什么都没有得到,这让柴荣面子上抹不开,也让他不甘心。
他心里对于李谷深深的失望,他知道李谷指望不上了,于是就派了另一个大将叫做李重进,他带着大军直逼正阳,正阳也是淮河南岸的一个重要据点。
咱们再说说南唐方面,当时在南唐的军队基本上没有人敢追击李谷,因为他们都担心李谷是搞阴谋诡计的,但是有一个人不在乎,那就是刘彦贞,刘彦贞一听说李谷跑了。急忙召集大军骑着马开始没命的追,在路上也不让他的将士们吃饭,结果这件事就悲剧了,将士们各个饿得不行,毫无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