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86章 柴荣的统一方针(下)
接代才勉强造一个人,他的母亲好几次让他多造几个人,多娶点媳妇,但是他一概回绝,他的人生最大乐趣就是打猎和睡觉。

    所以当时的契丹在这样的皇帝领导下,更多的是要防止内部叛乱,因为他知道他不得人心,所以加强内部统治,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那就被他的当成了第一要务,至于对外扩张,在耶律述律的心中,又便宜就赚,要是没好处那就算了。

    让他可以打打辅助,真的让他一个人带着大军杀向中原他没兴趣,也没这精力,他的生活已经被睡觉和打猎沾占满了,那有时间搞这些乱七八糟。

    所以当时来说,契丹和周朝能够不发生大的战争,主要还是因为契丹内部不稳定,耶律述律也么有什么南下的欲望,所以就这么获得了短暂的安定。

    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一方面因为现在的耶律述律还很小,长大之后谁知道他会不会突然间就奋发图强了,所以契丹始终对于中原来说是一个威胁。

    王朴的策论里面并不主张先对契丹出手,因为在当时的王朴包括当时所有的主战大臣来说,对契丹出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因为很多人都是经历过当时那场契丹南下中原那场噩梦的,对于契丹还是有点恐惧感的,所以他们不敢轻易地对契丹作战,他们想着先拿下南方,这样一来还能有一个战略的缓冲,就算是和契丹作战不利也有后退的空间,因为很多人都知道作战不利,一条黄河根本阻挡不住契丹大军。

    所以当时朝野上下普遍的观点就是先拿下南唐,然后率领大军平定南方诸国,这样一来就能拥有一个对契丹作战很大的后方,所以这一点上来说,这个策略,也就是王朴的开边策的确是有其合理性,估计这也正是柴荣比较看好王朴这篇策论的一个原因。

    但是实际上这整件事在柴荣的心中,也是有自己的计划的,柴荣虽然觉得王朴的这个策略不错,和他的有几分相似,但是还不完全一样,因为他觉得王朴等人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按照王朴等人的建议,只要是拿下了南唐,那么南方基本上就能被平定了,但是柴荣明白征服不仅仅是在战场上面打了胜仗就行,关键是打了胜仗时候的统治工作,还有战后重建活动,这都是很关键的事情。

    南方虽然好打,但是想要他们心甘情愿的接受中原的领导还是很不容易的,要是他们平定了南方之后就直接北北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刚刚完成统一的南方,不可能忠心耿耿的为柴荣全心全意的效力。

    很有可能就在柴荣北上的时候,他们在后面就出坏招,甚至一看情况不对就开始搞起了叛乱,这都是有可能的,也是曾经发生过的。

    曾经南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付出惨痛代价剿灭了楚国和闽国,但是还没等南唐好好地巩固一下,结果就在多种因素之家造成了楚国和闽国的叛乱,结果刚刚打下来的领土又被被人占去了,南唐损失惨重,但是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可能有人会说,柴荣英明神武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但是这并不是皇帝英明就行的,还需要地方藩镇的配合和臣服,这明显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一下子占领南方,周朝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消化,而且还有可能短时间内消化不良。

    这绝对不符合柴荣的利益,所以柴荣的主张就是先把南方放一放,然后在将一些重要的地方拿下,一方面巩固周朝的边防,另一方面也为即将到来的北伐进行物资储备,比如拿下南方一些比较富裕的地方,为将来提供粮食之类的。

    而且还能节约一部分驻守在南方边境的军队,这就是柴荣的计划,先敲打南方,一方面让他们害怕,一方面捞点便宜,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另一个大的计划而准备的,那就是灭掉契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五代十国那些人简介 >五代十国那些人目录 > 第186章 柴荣的统一方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