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少年郭威
了。
当场就和郭威吵起来了,郭威是啥人?那是个当兵的,当场就说:“再给我聒噪,我宰了你?”
那个屠夫也是嚣张,当即就拿出了剔骨尖刀,交给郭威,然后把自己的衣服掀开,露出白花花的肚皮,拍了一下,对着郭威一脸挑衅的说道:“有本事你杀了我吧!哼”
结果他刚说完,只听“扑哧”一声,郭威手里拿着那柄剔骨尖刀,一下子给肥肥的屠夫来了个对穿,屠夫当场殒命。
周围的观众一下子都惊呆了,而郭威也没有像鲁智深那样杀完人就跑,他知道跑不掉。
郭威当场被抓,但是最终也没有判罪,一方面是因为那个屠夫臭名昭著,郭威杀了他,不少百姓拍手称快,另一个原因就是李继韬对他十分重视,也不想也不舍得杀死郭威,于是就把郭威偷偷的放了。
后来郭威觉得自己现在出名了,要是出去公然还当兵,也不太现实,毕竟还是杀人犯,想着李继韬比较重视他,于是他就有偷偷的投靠了李继韬,还继续跟着李继韬混。
李继韬干的事咱们在之前他也早就说过了,他背叛了晋朝,投靠了梁朝的朱友贞,但是很遗憾后梁最终还是被晋朝灭掉了,所以跟着梁朝的李继韬自然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最终也是被杀。
李继韬虽然死了,但是他手下还有不少的人,这些人全部都被李存勖收编了,这里面就有郭威,因为郭威张德彪悍,而且能争好斗,所以就把郭威安排在了禁军中,这时候经历大变的郭威刚刚二十一岁。
郭威虽然是个武夫,但是因为他们家的确是有点财产,而且他的继父也算是一个大官,家里有了钱,那肯定是读书的,毕竟那时候读书还是一个很靠谱的出路。
所以郭威和其他的当兵的比起来,就有不小的优势了,当时识字率很低,大部分人都是文盲,半文盲都不好找,所以这就显示出郭威的重要性了,他虽然一怒之下杀死了那个屠夫,但是这就不能说它是一个莽撞的人,相反,史书上记载郭威还是一个十分机灵聪明的人物,一向是谋定而后动。
他爱好写作,识字,也读过几天书,所以等他当了兵的时候,就想着自己不能一直做一个小兵,他也不甘心,但是相当大官需要战功,想立战功就要有能力,他能打架这点不错,但是打仗不是打架,不是靠的个人的勇猛,而是靠的谋略,所以这个时候的郭威就开始学习《阃外春秋》,除了看兵法,他还学习军法翻阅军营的往来文书和账目之类的。
总之在军营中他进步很快,而且渐渐地也有了名气,都知道军营中有一个喜欢学习的傻大个,而且他还被提拔做了军中管理文书账目的小吏,也算是小进一步,得到了上层的赏识。
可能大家还记得朱守殷造反这件事,那时候李嗣源带着石敬瑭也前去平叛了,后来攻城的时候,郭威和石敬瑭身先士卒,立了头功,也算是进入到了上层的视线。
后来石敬瑭就把郭威调到了自己身边,负责掌管军人名册,算是一个军籍管理员,虽然位置不显赫,但是却体现了上层的信任,而郭威也的确是十分的聪明,当时他和周围的领导关系都很好,很多人对他都是十分看重。
当时刘知远还没有发达,但是在禁军中也算是一号人物,他对郭威十分亲近,关系非常好,后来刘知远到外地去当节度使就把郭威带在了身边。
后来刘知远做了皇帝,郭威才算是真正的发达,一跃成为了中枢人物,任命为枢密副使,这个位置参与机要,算是皇帝最信任最重用的几个人之一了。
而刘知远死的时候,还把郭威当成了顾命大臣,让他辅助刘承佑,此后的事情我们基本上也都清楚了,因为在上面讲的不论是三镇之乱还是朝政纷争,基本上都提到了郭威。
而后来刘承佑为了诛杀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