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诛权臣
下,王章保住了小命,随后就跟着刘知远,刘知远当了皇帝他就是三司使,刘承佑当了皇帝,他主要官职三司使还是没变,其他的一些荣誉官衔到时又增加了不少。
他当三司使我觉得还是比较称职的的,而且的确是做的不错,在平定三镇之乱的时候,郭威在前面打仗,他就在后面负责粮草督运还有军饷的筹集。
曾经刘承佑对郭威说不让他担心后勤,自始至终郭威都不曾为后期发愁,这就是因为当时王章的确是干得不错。
当时天下就那么大,国库收入也就那么点,现在前线粮草充足,国库丰盈,国家的钱不少,那谁的钱少了呢?
毫无疑问,就是老百姓们的钱少了。咱们这期也说过,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鼠雀耗,这一部分要百姓再缴纳正常税收的时候额外缴纳,现在王章把这一块又增加了不少,反正是鼠雀耗,谁也不知道老鼠麻雀能够吃多少,这都在当官的一句话。
那时候发钱的是够,都是八十文作为一百文,但是到了王章的时候,却又变了七十七文当做是一百文钱。
那时候百官的俸禄都是发一部分钱,发一部分实物,这些实物一般都是国库中或者军营中不用的东西,再发出来的时候,已经被高估过价格了,但是等到王章见到之后,就要再次估价,估的更高。
他和史弘肇和杨邠一样都看不起文人,史弘肇曾经说过:“那些文人有什么用,还经常喊我们小卒子。”
杨邠同样是不喜欢文人,而到了王章也不喜欢文人,他曾经说过:“那些文人,要是给他们一把算盘都不会用,那要他们有什么用处。”
他们三个同时被杀死,从这一点上看起来,也不算是没有原因。
当时在皇帝身边的几个人基本上都看史弘肇他们三个不顺眼,原因很简答,他们不是一路人,史弘肇等人不管怎么说,不管说是贪婪或者残酷,但是他们对于后汉也都算是忠心,而且他们都是比较严格的人,也都算是草根升上去的,对于那些世家大族没什么好感。
所以他们对于这些靠着关系或者投机取巧的人,很不感兴趣,这里面除了这几个皇帝身边的人物之外,还有一个和他们三个人地位相当的人,那就是苏逢吉。
苏逢吉和李业他们几个都是一伙的,可能有人会问了,李业他们几个为什么不早早的投靠史弘肇等人呢,为什么要跟着苏逢吉呢?
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那时候李业等人地位并不高,说实话对于这样的小杂鱼史弘肇他们几个根本看不上,而当时算是处于低潮的苏逢吉却是急需合作伙伴,于是对于李业他们几个的来投,也是很高兴的,于是他们几个人,就愉快的达成了合作意向,那就是干掉史弘肇和杨邠等人。
而此时的刘承佑年纪也越来越大了,也不满意自己的权力被手底下的几个大臣瓜分了,所以他想要夺回权力做一个真正的皇帝。
但是他也就是这么想想,他也知道这几个大臣对于这个帝国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身边的李业等人,察觉到了刘承佑的这个心思,于是就开始想尽办法误导刘承佑,让刘承佑觉得就算是没有他这几个老家伙,他同样能够做好皇帝,同样能够管理好这个帝国。而这个时候苏逢吉也蹦出来了,他也开始在刘承佑的身边说坏话。
这让刘承佑整天觉得史弘肇要把他干掉,以至于有一次刘承佑半夜正睡觉呢,突然被皇宫作坊里面连夜打造兵器的声音弄醒,结果这个刘承佑就一直觉得这是史弘肇要带兵前来篡位了,很担心,结果到了天亮还没睡着,第二天顶着一个大大的熊猫眼。
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刘承佑终于下定了决心,终于要对史弘肇他们出手了,其实刘承佑最担心都还是史弘肇,对于杨邠则是单纯的讨厌,而王章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