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短暂的皇帝生涯(下)
这一点朱元璋的运气还是做好的,最起码他家窜出来的的那个当皇帝的皇子还算是有能力,但是朱温和刘知远后面的皇帝就只能说一句草包了。
其实五代和明朝基本上没啥可比性,明朝的大环境还算是不错,就算是有战乱但是集中在北方。但是在五代当皇帝,只要手里有兵,有能打仗,那就行了,那就能当皇帝,所以在五代对于一个合格的皇位继承人,一个必备技能就是要会打仗,不然的话是守不住江山的。
而这一点刘承训作为刘知远刻意培养的继承人,不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算是很厉害的,也很让刘知远满意,刘知远相信他的儿子会比他还厉害,但是没想到,他刚刚平定了一场叛乱自己的儿子竟然病死了。
刘知远一向意气风发准备大展拳脚的样子没了,他沉浸在丧失儿子的痛苦中,深深不能自拔,每天精神恍惚,基本上就把难过伤心这两个字写在了脸上,要是其他的儿子死了也就死了,但是这是刘志远的长子,而且还是他培养了多少年的儿子,这一下说没就没了。
刘知远年纪毕竟大了,身体本身就不算是很好,刘承训的死,对他的打击很大,一时间竟然让他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就算他是中原共主,但是他却不能挽留她的儿子的性命,这让他觉得这一切都没什么意思。
所以过新年的时候,他也仅仅是按照程序大赦天下,但是在群臣要给他拜年的时候,他却拒绝了。刚死了儿子没心情,大臣们也都懂,也没勉强,只是劝刘知远节哀顺变。
儿子的死亡,让刘知远的心境发生了变化,再加上后汉在中原的统治地位已经确立了,不用再打着石敬瑭后晋的旗号团结藩镇和百姓了,于是就改了年号,改元乾佑,其实这个年号的意思就是“天佑”也就是上天保佑的意思,浅显易懂,追求吉利也算是中规中矩。
此后的一段时间,基本上刘知远就沉浸在失去儿子的痛苦之中,巨大痛苦之中,据说他经常流泪不止,从这里能够看出来,刘知远和他的长子刘承训关系还是很好的,刘知远也不仅仅是个残酷的人,他也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人。
但是哀伤最伤心神,终于刘知远病倒了,有点不舒服,这在皇帝身上叫做“不豫”,随后一大帮子太医啥的都跑过来了,但是这病却是越治越严重,到了最后这些太医们也没有办法了,刘知远的病情越来与众,刘知远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要去找自己的的儿子团聚了于是就把他的几个大臣叫了过来。
他的托孤大臣也算是很有特色,基本上就是清一色的武将,有郭威和我们上面说的号令严明的史弘肇。找一群武将托孤,也算是五代十国乱世的一种特点吧,要是在和平时期,皇帝托孤一般还是挑选有威望的文臣,而不选择舞刀弄枪的武将。
当时的刘知远已经到了最后,快要丧失说话能力了,刘知远忍着病痛对他们说:“我已经不行了,趁现在还能说话,先把后事安排好。皇次子承祐年纪太小,我怕他不能当好皇帝,,你们待他要向待我一样,好好辅佐他,这样我死而无憾了。”
原本郭威等人以为这就完了,但是刘知远临终前又说了一句:“杜重威还活着,对承祐是个威胁,我死后你们就立刻除掉他。”
其实在临时前,可能刘知远还是纠结了一下的,要是他的长子刘承训即位当皇帝,他笑着就能离开人世,也不用担心什么。一个小小的杜重威可能还不被刘知远放在眼里,但是现在即位的是他的小儿子刘承佑,这就让他不得不小心行事了,只要是能够威胁到他们家统治的全部要干掉。
说完话,刘知远就驾崩了,五十四岁,在位勉强能够称得上一年,其实仅仅十个月,上面我们曾经就说刘知远有当皇帝的名分,但是却没有当皇帝的品行。
这句话很有可能就是史官们写出来忽悠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