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冈乡调查[1]
不显大作用。
乡苏召集他们开了三四次会。
八月起组织的。
宣传队与突击队的办法是好的,各乡都可以组织。
革命竞赛
竞赛的办法,从今年春耕运动做起的,比赛“较早”、“较好”、“无荒田”三项。这次是全区各乡竞赛,各乡主席在区苏开会决定的。本乡则各村竞赛,召集各村值日代表开会订定。每村由各个代表竞赛,值日代表召集各代表开会订定。没有要各家订立竞赛(也可订立)。条约上写明如下各项:竞赛项目的最高标准,某村与某村竞赛,奖品的种类及数目(分为第一等,红旗;第二等,信纸百张;第三等,信纸五十张),竞赛的时间,负责人与公证人。竞赛期内,乡代表会开了检阅会议,由值日代表报告情形,知道各村做到了什么程度。会后主席等(即公证人)到各村去巡视,看值日代表的报告是否“打花”(扯谎)。
四月间,另外还有一次竞赛,目标是“军事动员”,分“扩大红军”、“慰劳工作”、“优待红属”三项。(无“归队运动”,因其时无开小差的,五月间加入此项。)
五月二十日,乡代表会开“春耕”、“军事”两项竞赛的总结会,新溪夺得红旗,长冈得信纸百张,塘背得五十,泗网无所得。
七月订立“军事”、“经济”两项竞赛,现还未做总结,但已知长冈村最好。
为了争取工作的速度,革命竞赛的办法应该在每个乡里实行起来。乡苏是竞赛的领导者,但乡苏也只是“领导者”,因为每一竞赛,主要是群众的竞赛,不只是各村代表之间的竞赛。因此每一竞赛条约的订立,应召集村为单位的群众大会作报告,得到群众的承认,并把竞赛条约张贴出来。在生产问题等项的竞赛上,还应召集每个代表领导下的几十个居民开会作报告,得到他们的承认。一时期内检查成绩的结果,也应该召集这样的会作报告,来推动工作的前进。一切竞赛没有成绩的,都是由于只把竞赛条约放在少数人的袋子里,没有推动广大的群众。每一次竞赛,都要作出总结,并且给奖。长冈乡的两次竞赛,对于这些都大体上做到了,所以他们得到了实际的成绩。
根据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出版的《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刊印。
--------------------------------------------------------------------------------
注释
[1]一九三四年一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曾将这个调查报告的油印单行本发给参加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单行本的题目是《乡苏工作的模范(一)——长冈乡》。在正文前面毛泽东注有:
“长冈乡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谢昌宝主席(塘背村)
李求应代表(长冈村)
王先怀贫农团主任(新溪村)
下面的材料是从这三个同志收集的。”
[2]乡苏、市苏及本篇中的区苏、县苏,均参见本卷第244页注[5]。
[3]雇农支部,是当时中央革命根据地内赤色工会的一种基层组织,其负责人称支部长。
[4]手工支部,即手工业各业支部,是当时中央革命根据地内赤色工会的一种基层组织,其负责人称支部长。
[5]一九六五年毛泽东对这里的“工人领导”问题写了一个批注,注文是:“乡村的工人是手工业工人,如建筑(泥水匠)、打铁、造纸、裁缝、木匠、篾匠、剃头师父等,人数很少,叫他们单独组织工会,领导广大农民,农民是不服气的。他们因为不能不为农业服务,出外当红军、脱产做政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