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无为而治
世人皆贪,贪婪无罪,为官也无罪,所谓贪官,也只是寻常人入了官场而已。为何非要以死来惩戒?”
青冥菩萨注视着云下的一切,目光深邃:“紫烟师妹,乱世需用重典。他贪污虽不多,但已足以动摇民心。如今佛祖推行新政,需以此收拢民心。”
紫烟菩萨沉默片刻,缓缓道:“但愿有朝一日,天下无官。”
青冥菩萨微微一笑,手中的棋子轻轻落下:“师妹,怎么这般心善了,只要佛祖信仰不绝,死的都是蝼蚁。”
……
三年之后,虚境内外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灵石作为货币已经深入人心,普及到每一个家庭之中,人们用其交易物品,买卖粮食,一切井然有序。
在这套新的经济体系下,一颗灵石的价值等同于一石粮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时,李水道开始大胆去官。正所谓无官则无贪,少官则少贪。整个虚境最终只留下了十余名官员,其余全部退休。
退而休之,说得更直白一点:弃而不用,贬为庶民。
在任官员全都直接听命于三位菩萨,就算他们全部是贪官也就只有十几个贪官罢了,根本无伤大雅。
仅仅一夜之间身边的官员完成了退休,变成了和自己一样的百姓,虚境内的百姓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公平。
当然,之前的官员肯定会有所失落,毕竟特权没有了,以后再也没有人讨好他们,他们只能像普通百姓一样老老实实的挣灵石。
在这个新的经济体系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只要他们愿意付出努力,就能够获得相应的报酬。无论是耕种土地、制作手工艺品还是经商贸易,只要他们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就能够获得灵石作为回报。
……
十年光阴匆匆而过,云霄仙台之上,一佛三菩萨的身影再次聚首。
那佛,便是虚境之主,沧澜仙都城主,“万法之海”的佛祖李水道,他身披袈裟,面容宁静如水。三菩萨则是青冥、紫烟和墨裳,各自站在李水道两侧,宛如守护神祇。
李水道轻启朱唇,缓缓道:“这十年间,虚境内外,生灵繁盛,人口大增。虚境之内,已有十三万众生安居,良田开垦至五十万亩,稻香四溢,麦浪滚滚。而沧澜仙都,亦是人声鼎沸,繁华昌盛。城中之人,已不再依赖寺庙施舍,而是纷纷投身手工,织造衣物,贩卖于市,甚至惠及虚境百姓,自给自足,无需再仰仗我等之神通,更不需要官员上下引导。”
青冥、紫烟和墨裳齐声赞道:“我佛慈悲,佛祖大智慧,引领众生走向繁荣。”
然而,李水道却话锋一转,叹道:“虽然人口繁盛,但隐患亦随之而生。如今虚境内,虽无官吏,但士绅豪强却依靠灵石兼并了大量土地,百姓沦为佃户,辛勤劳作,却难有温饱。而沧澜仙都之中,工厂林立,信徒们每日劳作,疲于奔命,甚至无暇前来寺庙朝拜,更无心力贡献信仰愿力。”
青冥闻言,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道:“依我之见,当制定法律,让富者多缴赋税,以补偿贫者之不足。”
紫烟却摇头道:“不妥!制定法律,必有官员执行,而官员之中,难免有贪腐之徒。如此一来,必须滋生更多贪腐,百姓必然怨声载道,与无为之治的理念背道而驰。”
墨裳亦点头赞同道:“紫烟姐姐所言极是。收税之事,需要登记造册,这便需要大量官员参与。而征收税负的过程中,必有酷吏贪污,不仅更难治理,而且激起民怨。与其如此,不如让众生自行解决,方能真正体现无为之治。”
三位菩萨争论不休,各抒己见,最后都看向了李水道。
李水道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露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