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英雄出少年?洪七
得大宋四方生灵不得安宁。也是大宋之命数,天意不可违。若不是天降瘟灾,愈演愈盛,百姓们受苦,宋仁宗从善如流,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洪信到龙虎山请天师这一出戏,更不会有洪信的偏执和无知,放出魔王。

    到了宋徽宗时期,北边有宋江「水泊梁山」起义,江南有「明教」方腊起义。但宋江只反贪官,不反朝廷。朝廷就提出招安政策利用宋江攻打方腊。最终方腊战败而死,余少数明教一支败走西域。而「水泊梁山」也落了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当「水泊梁山」的起义军知道宋江接受招安的决心之后,有些人就想选择中途退出。第一个退出之人是「入云龙」公孙胜,公孙胜曾是梁山的第三把交椅,后来在晁盖死后,宋江的为人野心更是暴露在众人面前,甚至在晁盖临死前也发觉了,故此时的公孙胜早已觉得没有呆在梁山的必要了,毕竟此时的梁山早已是宋江的了,后来宋江攻打高唐州失利,吴用让戴宗去蓟州寻找公孙胜。公孙胜返回梁山前,他的师傅告诉他一句话:“遇幽而止,遇汴而还”。公孙胜自从宋江成为梁山之主后,他也就在平定淮西后遵从师命,到了东京汴梁城外陈桥驿。公孙胜想起罗真人“遇汴而还”的话,便离开宋江等好汉,返回蓟州二仙山,公孙胜是第一个离开梁山好汉的人,他以孝敬老娘为名离开了梁山这个是非之地。所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公孙胜最后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

    浪子燕青功成身退与好友有关,那就是好友的劝说。燕青劝许贯中出仕,许贯中对燕青说:“俺又有几分儿不合时宜处。每每见奸党专权,蒙蔽朝廷,因此无志进取,游荡江河……奸邪当道,妒贤嫉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带;忠良正直的,尽被牢笼陷害。小弟的念头久灰。兄长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寻个退步。自古道:“雕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典故兄长不是不知。”一席话说得燕青点头称是。因此梁山军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燕青私下去见卢俊义,劝他急流勇退,隐姓埋名以终天年,卢俊义不肯。燕青又以汉高祖杀戮功臣之事劝谏,仍遭卢俊义拒绝。他只得拜别卢俊义,并留书给宋江,当夜便离军而去,从此下落不明。燕青或者归隐山林,或者藏于闹市。总之不再为官,只做一个平民百姓。

    武松在征讨江南明教方腊的战斗时,武松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后班师回朝时武松拒绝回汴京,武松与宋江有了嫌隙,武松不想看到宋江再把剩下的30多个兄弟葬送,成为朝廷的牺牲品;因此不再还朝,因为武松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所以坚决不当官;武松也因为潘金莲等坏女人的原因让他对女人失望,宁可让武家绝后,也不近女色,毅然出家。在六和寺出家,被封为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最后以享年八十岁善终。

    平定江南后,李俊随大军班师回朝。途中他行至苏州时,诈病称中风,要求留下童威、童猛看视,让宋江先行回朝。宋江怕耽误行期,只得留下李俊三人,自率大军回京朝觐。宋江走后,李俊依照旧约,与童家兄弟前往榆柳庄,寻找费保与其他三位好汉共七人打造船只,从太仓港出海一番风雨三千里远走暹罗,最终成为暹罗国之主(今泰国)。

    杨志也是个苦命人,本来是江南明教方腊的光明左使,受方腊之命去朝廷当卧底,谁知道做了制使的他运送“花石纲”出了事,十个制使运送花石纲,就他一个在黄河遭遇风浪翻了船,真乃“时乖运蹇”。出事后杨志并没有乖乖地去投案,而是“逃去他处避难”,直到朝廷赦罪。杨志道:“如今收拾了“一担儿钱物”,打算回东京上下打点,希望可以重回官场。”此时的杨志以为事情该有转机了,谁曾想还没倒霉透。杨志白白花光了钱,却被高俅阻挠难以复用。他说:“人倒了霉呀,喝凉水都中毒。”迫不得已杨志只得把祖传的宝刀拿出来卖,东西再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林朝英与王重阳的爱恨情仇简介 >林朝英与王重阳的爱恨情仇目录 > 第六章:英雄出少年?洪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