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 人之所以为人,并不因为完美,而是因为那些无法用理智约束的真心
士族都是从东吴时代就在这里经营的世家,自南京到苏南地带的利益已经瓜分妥当,没人想和北方人一道玩。哪怕是皇帝司马睿亲自向士族首领顾和、陆玩示好,人家也爱理不理。
赔笑脸的事情,依然还得靠王导。王导靠什么呢,陪吃饭,陪谈玄,陪嗑药。总之,什么流行就陪什么。公务员、土豪官绅甚至和尚,王导什么人都能聊得来,迎来送往,逮谁哄谁。但总有不买账的人,最想拉拢的人其实最难上钩。江南的望族,一个个都牛气冲天,王导请人吃饭,往往赔了饭钱还被骂。有一回,王导请陆玩吃饭,席间安排了特别制作的北方风味奶酪。从来口味清淡、莼菜鲈鱼的陆玩哪里吃得惯那些,回去肠子就垮了,上吐下泻折腾了好一阵子。痊愈之后陆玩给王导写信,不无讽刺地说,我这个吴人啊,差点成了侉子鬼——当时南方人和北方人对骂,张口就来狠的:南方人骂北方人伧父(侉子),北方人骂南方人傒狗(水鬼)。陆玩是骄傲的陆家人,陆逊、陆抗的后代,江南四大家族之一,他写信来骂,王导不管受了多大的委屈也得给人赔笑脸。不仅不敢喊冤,还又想卖儿卖女给人家,邀请与陆玩结亲。但是陆玩很快就回复说,“小草和松柏就像是香草和臭草一样,两类东西,不能放在一起。我虽然不是什么有才能的人,但是也不做挑战常理的事情。”谦逊着骂了王导一顿。
更惨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南方的人不想理他,北方的人也一肚子怨气,一肚子丧气。他们正丢了家乡,天天萎靡不振地聚集在南京郊外的新亭喝着酒望江北,望着望着就眼泪汪汪。王导还得去劝:别这样啊,我们要努力克复中原,要有必胜的信心,不会永远待在这巴掌大的地方的!
王导事实上成了东晋的救火队长,内外一把抓,什么都要管。先是司马睿秘书团秘书,后是扬州市市长,等到司马睿当了皇帝做了骠骑将军(可是没军队),再往后,又加了*****委员长,最高检察院检察长,总之都是大干部。可是朝廷就是个空壳子,既没有钱也没有粮,借居在人家的地盘上,也不好提要求。家里吃工资,每月是月光,一点结余也没有。烂了的果子处理一下再吃,还不敢让讲究吃喝的儿子知道。王导的日子过得比祥林嫂还苦,受得委屈比窦娥还多,但依然见人三分笑,先拉着你谈谈哲学问题,羽毛扇摇一摇,肚子里正咕咕叫着,脸上也是一副神清气爽飘飘欲仙的样子。
终于在这年三月三的上祀节,王导和兄弟王敦跟从司马睿出行的时候,江南的大家族向司马睿献出了橄榄枝。到这里,东晋才算正式开始了实际运转。
但老天为王导安排的剧本并没有从此“大团圆”,上天对王导还有更大的期待,所以,也还有更大的磨难。
当年被王衍派往江南的,除了王导,还有王导的堂兄王敦。跟王导不一样,王敦彪悍而自我。他小时候和王导一起在西晋首富石崇家喝酒,石崇有个猥琐的规定:派他家的美女奴婢给客人敬酒,哪个客人不喝就杀掉那个敬酒的奴婢。王导因而喝了好多好多杯,醺醺然的差不多醉了。而王敦就是不喝,于是石崇拉出去杀掉了一个又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孩。王导拉他的衣袖,说,老哥,这样太残忍了吧。你还是喝点吧。王敦眼一翻,哼了一声道,他杀他家女人,关我屁事。
王导是个“善柔”的人,不爱直言,所以也不爱规劝教育别人。而王敦通军事,掌军队,建都南京的过程中屡屡为司马睿平叛。此时做着镇东将军,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是比王导还要风光还有权力的第一号人物。他性格本来就张扬,此时更是用鼻孔看人,皇帝也比他矮一头。
司马睿心里很不舒服,偏偏每天在眼前晃悠的都姓王。政治军事的掌权人,都姓王,除了王导、王敦,还有王含、王澄、王舒、王应,都在朝廷里把持着关键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