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章 灞河柳林,秀美村庄
,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折柳”一词也寓含“怀远”之意。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皆是此意。

    这灞河是黄河支流渭河的支流,渭河和其他六条支流泾、沣、涝、潏、滈、浐共八条河流,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因此称为“八水绕长安”。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著名的辞赋《上林赋》中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我今天要讲的故事,就发生渭河的支流灞河流域一个叫柳树林的村庄。这里天蓝野绿,山青水碧,风光秀丽。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极富团结、友爱、互助精神。田野里,五谷丰登,鲜花芬芳;水面上,百舸争流,鱼蟹鲜活。自古以来,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平川之地,河流稠密,水源充沛,土壤润泽肥沃,极适宜柳树生长,所以灞河两岸,道路两旁,村庄周围,以至每个农户的家前屋后,都长满柳树,郁郁葱葱,荫翳蔽日,一片繁荣兴旺景象。王象著《群芳谱》解释柳为:“易生之木也,性柔脆,北土最多,枝条长软,叶青而狭长。其长条数尺或丈余,袅袅低垂者名垂柳木,木理最细腻。”每年春天一到,万千柳树绿云摇曳,粉絮飘飞,蜂团蝶阵,逐对成逑,粉粉扬扬,香飘云外,把整个村庄都笼罩在绿荫和香雾之中。

    众多柳树,不只使这里风光旖旎,空气清新温润,还是广大村民的一大生活支柱。每家每户,从建房的木料,到室内的家具,以至锄头柄、镰刀柄,针线筐、馍饭筐、提菜篮,几乎都取材于柳树的干、枝、条。因为针线筐、馍饭筐、提菜篮家家必须,需要量大,还出现了一批以编制筐篮器具为手艺的工匠人,他们把精心编制好的柳编器具,或摆在街头等待赶集的人来买,或挑在肩头走村串巷地叫卖,赚些零花钱贴补家用。不仅如此,柳树还是当地人民的“救命神”。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大灾荒,柳树林村的人就凭着采食柳树叶子,平安度过大灾荒,全村二百多户人家竟无一人因饥饿毙命。人们感恩柳树,尊称柳树是摇钱树,救命神。

    在柳树林村,柳树更多是全村男女老少的爱情树,相思树,无论女儿出嫁回门,游子外出归来,居家妇女思念远方爱人,朋友灞桥送别,小学生春游诵诗作画,或者青春男女谈情说爱,老人结伴散步,都离不开、忘不了那片氤氲蓊郁的柳树林。人们依恋柳树,珍爱柳树,更忘不了歌颂、赞美柳树,借景抒情。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小学生最爱朗诵的咏柳诗。“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是朋友送别的咏柳诗。“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今年。一片晕红才着雨,几丝柔柳乍和烟,倩魂断尽夕阳前。”是青春女子怀念远去爱人的咏柳诗。“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君君不知。”是居家亲人春夜听雨思远的咏柳诗。“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莺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是人们春季观柳、惜春的咏柳诗。

    更有众多文人雅士春日出游,观赏满天遍野柳絮飞扬,借景抒怀的咏柳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芸姐的爱情故事简介 >芸姐的爱情故事目录 > 第1章 灞河柳林,秀美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