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没学过编程那可要加油了,这里的课程可不好混。
我点点头:我会努力的。
张小雅看着我,忽然说:你好像很成熟啊,不像刚高中毕业的样子。
可能是经历过一些事情吧。
第一堂课是《人工智能导论》,授课老师是著名的李教授。
他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AI不是魔法,而是数学。
同学们,欢迎来到人工智能的世界。李教授转过身,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在这里,你们要学会用数学语言与机器对话,用逻辑思维解决现实问题。
我专注地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
前世我虽然没有系统学过AI,但对这个领域的发展趋势有着超前的认知。
我知道哪些技术会成为主流,哪些方向值得深入研究。
这是我最大的优势。
课后,李教授叫住了我。
林婉同学,你在高考作文中提到了AI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观点很有意思。
谢谢老师。
你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有什么看法
我沉思了一下:我认为AI最终会在各个领域实现突破,但关键是要解决可解释性和安全性问题。
李教授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怎么会考虑到这些问题这些在本科阶段通常不会涉及。
我平时比较关注科技新闻。
很好,保持这种思考习惯。李教授拍了拍我的肩膀,如果有兴趣,可以考虑加入我的研究小组。
我心头一喜,但表面上保持平静:好的,我会考虑的。
回到宿舍,张小雅正在为编程作业发愁。
婉婉,你会做这道题吗要求写一个排序算法。
我看了一眼题目:冒泡排序可以吗
当然可以,但我不会写代码啊。
我坐到她旁边,开始教她编程的基础语法。
虽然我也是初学者,但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很快就掌握了编程的要领。
你学得好快啊!张小雅惊叹道,真的没学过编程吗
没有,可能是天赋吧。
实际上,这是因为我有前世的经验。
虽然前世我没有系统学过编程,但在工作中接触过一些,对基本概念并不陌生。
一个月后,期中考试来了。
我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特别是数学和逻辑推理,几乎满分。
李教授正式邀请我加入他的研究小组。
我们正在研究一个项目,关于情感识别的AI系统。李教授解释道,你的任务是协助处理数据,学习机器学习的基础算法。
我欣然接受了这个机会。
研究小组里有几个博士生和硕士生,我是唯一的本科生。
刚开始,大家对我这个新来的小师妹并不在意。
但很快,我的能力就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我不仅学习速度快,而且经常能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
林婉,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博士师兄李明说道,用注意力机制来改进情感识别的精度,这个思路很新颖。
我只是觉得人类识别情感时会重点关注某些特征,AI也应该这样。
但是注意力机制的计算复杂度很高...
可以用轻量化的方法优化。我在白板上画出了简化的架构图。
师兄们面面相觑,显然没想到一个大一新生能有如此深入的思考。
李教授看着我的设计,眼中满是赞赏:林婉,你考虑过直接攻读博士吗
现在还太早了吧
天才从来不需要按部就班。李教授说道,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推荐你参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