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落地时,刀刃「唰」地压在冰面上。
起跳的位置离路西观战的储物柜挺近,路西赶紧往后仰了个身,要不冰刀激起的雪雾非得扑他一脸。
滞空时间只有短暂的一秒不到,但像惊鸿般优美,落地时邓畅身体打开,抬头、抬腿,展开手臂,姿态漂亮地滑出。
一个干净利落,对于十岁这个年纪而言完成度非常夸张的后内三周跳。
教练和冰场上观摩的小孩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围观的黄斌和路西也跟着开始鼓掌。
——
黄斌看到这个三周跳时,直接发出了「卧——」一声。
一眼看见坐在自己边上的小奶包路西,再想起自家老婆在听见自己偶尔在路西面前讲脏字时要鲨人的表情,才勉勉强强把后面那个「槽」字咽回去,改成了一个“的天!”
但邓畅这个后内三周跳着实惊到黄斌了。
跳跃分为六种,都有通用且复杂的外国名字,比如菲利普跳、萨霍夫跳等。
不过在国内训练时,为了方便好记,都是简单按照跳跃方式,把这些跳跃命名。
分为后内、后外、后外点冰、后内点冰、勾手以及x周半(阿克塞尔)跳。
除了阿克塞尔跳外,所有的跳跃都是向后起跳,向后落冰,因此跳跃周数是整圈。
唯独阿克塞尔跳是向前起跳,向后落冰,因此比其他跳跃要多转半圈,比如1a(阿克塞尔一周),实际在空中的旋转周数是一周半,难度也和其他两周跳相仿。
这些跳法的难度各不相同,在花滑计分规则中,完成不同跳跃种类获得的基础分也不同,可以比较简单地把这些跳跃的分值看作是难度的排列。
比如基础分最高的tz,也就是勾手跳,也普遍被运动员认为是最难练习的跳跃。
一般运动员的跳跃学习过程是先练习华尔兹跳,也就是向前起跳,向后落冰的半周跳,可以看做是阿克塞尔跳的雏形,训练基础的跳跃感觉。
接着他们将学习五种一周跳,再练习一周半,也就是阿克塞尔一周,之后开启五种两周跳的学习,再练习两周半……
所以在跳跃计分表上,两周半会和五种三周跳并列在一起计分。
邓畅刚刚跳出的后内三周跳,又叫萨霍夫三周,在六种三周跳中分值排名
总而言之,估计那时候开始,邓畅就看路西不爽了。
对此,路西非常可以理解。
换作有个小豆包拽了吧唧地跟他来一句「比我弱」,路西也得记仇。
不过,一年后路西确实是成了后内三周跳,甚至还成了3+3的连跳,而且是当着邓畅面跳的。
所以那句「比我弱」也不算痴人诳语,可以接受。
但路西没有试图去跟邓畅修复关系——也不是没修复,而是他们关系本来就没到「破裂」的程度,他们甚至在青年组全锦赛、选拔赛、集训队等等有过不少交集。
只不过也完全算不上朋友,点头之交罢了。
主要是邓畅那小子总冷着张脸,看路西的时候尤其如此,总感觉还记着被人说「弱」的一箭之仇,路西自己也不是擅长交际的人。
所以,虽然路西会看邓畅的每次表演,也暗地里跟邓畅较劲,但是真到了线下,就算两人肩并肩坐着,只要看着对方那张面无表情拒人千里之外的脸,路西就实在是很难产生任何上赶着去跟他交际的想法。
不过邓畅倒老是阴差阳错出现在路西面前,像是巴不得告诉他「我看你不爽」一样。
比如刚刚在冰场过道的惊鸿一瞥,一天有1440分钟,走出过道只用30秒,12880的概率相遇,他们俩愣是擦肩而过。
巧不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