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89章 京师变革,成果初显
    六月的京师,天干物燥。

    抬头,艳阳高照;低头,地面干实。

    随着夏天开始临近,宛平县衙门前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在这没有空调的年月,三伏天出门采买的滋味,不亚于上刑场受刑。

    百姓,为了避免三伏天频繁出门,纷纷在这还不算炎热的六月走出家门,踏上街市;而商户们,为了弥补正夏淡季的亏空,亦是打起了精神,四处揽客。

    大市街上的吆喝声、闲聊嬉笑声,不绝于耳。

    每一个走过此处的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微笑。便是那宛平县衙门前,平素都板着一张臭脸的门子,今日也反常的满脸雀跃

    正所谓:驱寒问暖,不如打笔巨款。

    钱固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却足以解决这个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烦恼。

    当李斌带着壮、快二班的百余衙役,浩浩荡荡地从太仓银库起出白银两万一千两归入宛平官库后。

    宛平县衙,再次涨薪!

    壮、快、皂三班,直接涨薪100。

    涨薪后,民壮每人每月可领六钱俸银;快、皂,每人每月可领一两。

    这一薪水,已然达到了京师正常薪水线。便是从今日起,李斌下令严禁收受巡街、净街等苛税杂费,宛平的衙役也依然不用担心温饱问题。

    当然,若要维持一个还算体面的生活。

    巡街、净街,不能停,也不能断!

    与之相对的,则是县衙官吏。上到李斌这个正印知县,下到二十六司吏,所有人的工资都维持不变。

    在李斌裹挟着增收两万的政绩余威,并在短短几月间,便让宛平衙役工资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即便是有吏员私下不满李斌“厚此薄彼”,却也完全不敢当着李斌的面抱怨。

    经此一事后,李斌对宛平县衙上下的掌控力度再上一个台阶。

    与此同时,在县衙之外。

    二百多口沼气井同时开工,以及配套的作房建设、铁匠炉打造,亦让那一千民工的工期一续再续。

    在李斌持续性的资金投入下,人们开始渐渐忘去曾经找不到活干时,囊中羞涩的窘迫。并且,随着人口结构变化逐渐稳固,小两万人带来的新需求增加,以及城外沼气场工程的劳动力占用,甚至让京师内城短时间内出现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逼得那些生意良好的商铺,不得不开始在京师各处张贴招人告示,甚至干脆将招人、抢人的触角伸出内城

    这些商铺去外城七坊招人的举动,无疑又刺激着第二次京师内外人口流动的发生。

    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口流动中,速度相对第一次大批量迁移,显得有些缓慢,有些不起眼。可它却实实在在地继续增加着内城的总需求。

    进一步催化着内城就业市场的繁荣。

    经济玩的就是信心!

    在宛平县衙这边的工钱,按期结算,从无延迟;京师内城大量招工,就业市场一片良好的双重刺激下。

    不担心自己会失业,会饿肚子的百姓们,兜里的钱也更敢花了。

    一旦百姓开始花钱,便意味着消费的提振。消费再刺激供应,让招人的店铺、作坊越来越多市场信心进一步增加

    哪怕如今,黔首百姓的消费提升还不算特别显著。

    但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模型,已然建立。

    当然,在这欣欣向荣的背后,代价不是没有!

    这一次京师变革,或者叫李斌“嘉靖二年计划”的改革中,利益受损最严重的两个群体:

    其一,外城的房东。随着大量人口迁往内城,外七坊的住宅市场,必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画面。

    无论是以出租住房盈利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以贪治明简介 >以贪治明目录 > 第89章 京师变革,成果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