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察盆储气,数井供一炉
县老爷所言忧虑,倒是不难解决。若单井产气不够,那吾等将察盆倒置即可。”
“在我四川,单井产气量高。若一井,只供一炉,其火甚烈,铁锅铜炉都难以驾驭那炙热高温。所以,我等通常,都是先制一木桶,谓之察盆。”
“井口以楠竹节,连接察盆底部。再用数根细节,插入察盆顶部,套接、曲接竹节,形成竹枧,分入各炉。”
“想解老爷所顾,我等可以试试,将竹枧置于察盆底部,以数井之气,单供一炉。”
在听到李斌担心,单一沼气井的产气量不够供应军器局铁匠炉那高强度锻造需求后,进入工作状态的白修永口齿清晰地给李斌送来了惊喜。
虽然不太清楚那“察盆”究竟是何物,但李斌却听明白了“察盆”的作用:这特么不就是储气设备吗?!
或者是类似,分流阀之类的气体导引装置?
身为一个非专业工科狗,李斌在没见到察盆的实物之前,很难给这玩意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但那句话怎么说的,别管黑猫,白猫,能抓耗子就是好猫!
在经验主义盛行的明朝,李斌也不指望直接搞出什么精细化的施工、加工标准出来。
先实现从无到有,再说从有到优的事吧
满怀着期待的欣喜,李斌将白修永一行人带到工地。
此时的工地上,上千号完成筑路工作的民夫,正以西城粪场为中心,满地挖坑。大大小小的深洞,让这块方圆数十里的土地,变得满目疮痍。
这要不是旁边就是人嫌狗厌的西城粪场,但凡李斌换个地方这么乱挖,弹劾他的奏本都得满天飞。
同样,这满目疮痍,却又热火朝天的工地,看得初来乍到的盐工们一阵咂舌。一路上,他们也大概搞明白了这宛平是在做什么。
当得知宛平这边并没有发现火井后,盐工们立马就意识到:有一项全新的生火技术,正在诞生。
没错,要论谁最相信李斌这沼气能成,那非四川盐工们莫属。
一来,以气生火,本就是他们玩烂了的东西。在这些盐工的认知里,火井之气能生火,那有点别的气也能生火,似乎也正常;
二来,如果没有足够成熟的技术储备,这宛平能花这么大的代价,四处挖坑吗?!
殊不知,李斌这命人挖坑,是在为沼气供能商用化做准备不假。但更多的目的,还是给那些南城游民找个事做。
只要不确定筑井,不采买那些多余的工料。
就是沼气不成,他大不了就命民工们再将挖出来的土,重新填回去就好。
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京师南城的秩序也开始恢复。
甚至因李斌一下打包了大量适龄劳动力的缘故,内城的许多岗位都有点缺人的迹象出现了。
只要李斌不一次性将这些民工全部解散放归,不对现有就业市场造成冲击。
最多再有两个月,这些人便都能自然地找到营生的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