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初涉县衙人事
“今日庭参,本官简单说几件事。”
“昨日夜里,本官差快班二十余人,从外面搬了些箱子回衙,想必你们中消息灵通之人,都已经听说了”
又是一日庭参时,宛平县衙二堂前,李斌神色悠然地说着这句吓死人不偿命的话。
探听上官的动作,从古至今都是官场大忌。
在明代,这种行为更是犯罪。
可说归说,做归做,这衙门里也好,皇宫大内也罢,哪能做到完全保密?
只要探听上官喜好、动作这事,能带来足够的回报,便会有人前仆后继的去做。
以至于到了这嘉靖年间,这事早已成了潜规则。
眼看李斌竟然随口就将这不能明说的事,堂而皇之地讲了出来。甭管众人心中怎么想,起码在表面功夫上,该跪的得跪。
便是那不用跪的杜、刘二人,亦是起身作揖,连道“绝无冒犯上官之举,吾等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好了,都起来吧。场面上的话说说就得了,本官也没追究的意思。”
不轻不重地敲打了县衙众人一句,算是给自己后续逐步接掌县衙留下一个铺垫后,李斌继续说道:
“好叫诸位知晓:本官令人连夜搬来的那些箱子里,装的都是银子,总共两千五百多两。另外,这几日,那些未交门摊的铺户应该也会陆续来衙补缴。每铺每年税三两,一次纳清,总额应在四千二百两上下。户房记得跟进!”
“谨遵老爷宪令!”
户房书吏洪明诚出班应诺,其表情在惊愕之余,更显喜悦非常。
与李斌曾任职户部时一样,没有哪个管账的官儿,不喜欢会搞钱、会捞钱的上司。
然而没等他开心太久,李斌又是一道命令发下:
“这两笔银子,合在一块,共六千七百两余。留七百两备作他用,剩下六千两,本官打算用来给诸位同僚谋谋福利”
“自下月发俸时起,壮班的民壮。每人每月,补银三钱,以资家用。”
“快班的捕快,每人每月,补银五钱;皂班亦同快班,月补五钱。”
“本官希望有了这额外的县衙补助后,诸位能无养家、安家之虑,尽心为公。”
“十三司吏,二十六典吏,月补一两;另有课税司大使、巡检司巡检、太平、常平、常备等各仓大使、主簿人等,月补一两五钱;县丞补二两,本官厚颜,补二两五钱。”
李斌话音落地,洪明诚便快速地心算了一笔账:若按李斌这个搞法,每月县衙就要多支650两。六千两刚入官库的白银,顶不过十个月便会消耗殆尽。
洪明诚刚想出言提醒,此番耗费过甚。耳边便响起同僚们,惊喜万分地欢呼。
高呼“叩谢青天大老爷”的声音,震得退思堂上的横梁都在颤抖。
横梁上的浮灰飘落半空,如一缕朦胧的薄雾,挡在了堂下众人,仰望李斌的视线之间。恍惚间,众人仿佛看见了谪仙临尘
哦不,没有“仿佛”!
在这真金白银的攻势面前,没人能够保持淡定。便是尊称李斌一声“洒币”仙人,都绝没人会反对。
基本等同于徭役点发的民壮,这类县衙最底层,每月补三钱银子,意味着涨薪50。
而位于县衙生态上层的县丞、主簿,同样激动万分。
千万别以为他们是个官儿,就能怎么着了
那句话不是说嘛: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世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师。
在这一块板砖砸死十个人,九个都是七品、八品官的地界,区区县丞、主簿,那算什么东西?
其灰色收入,不能说完全没有,只能说聊胜于无
而众所周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