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县衙初庭参,街市问门摊
快班的陈班头闻言,躬身应诺。
或许是不知道李斌想要十个捕快做什么的缘故,这位班头的回答有些生硬。
李斌听出了陈班头似乎有点不快的潜台词,却也没有在意。
退堂后,李斌先去二堂换了身常服,然后将六房早间呈报的差事,一一做了批复。如捕快们拿人需要的驾贴、如礼房呈请新科进士入县志一事的呈文批红等等。
一直到这些庶务做完,李斌这才带着那十名捕快,并叫上李元芳一道,大摇大摆地出了宛平县衙。
“汉阳这是要做什么?!”
在宛平县衙门前的大市街上,李元芳不解地问道。
县令出门,不乘轿舆、不打仪仗,反倒是跟个纨绔子弟,提笼架鸟一般。提溜着两条腿,便迈上了街道,身后还跟着十名腰挎横刀的捕快
要是把那捕快的衣裳换换,活脱脱一个恶仆当道。
如此反常的画面,在惊得大市街上,来往百姓纷纷避让之余,亦是引起了人们好奇的围观。
“老知县可还记得昨日下官说的门摊?”
双眼扫视着大市街两旁的商铺,看着来往人群的精神面貌、生活状态。
李斌一边在脑海中盘算着什么,一边回着李元芳的话。
“不过一夜功夫,老夫怎能忘记。可这门摊,与我等游街惊民,有何关联?”
“老知县看看这家商号,你说它的门摊,足斤足两的交了吗?”
李斌伸手指向大市街旁的一个店铺,只见那匾额上写着“王记杂货”。
门脸不大,进深亦浅。站在街道上,一眼便能望到那商铺的底儿
见李斌这位新知县的手,指向自家店铺。那店铺掌柜,连忙从柜台前出来,一边跪地叩首,一边喊着诸如“不知大人驾临,小人有失远迎”之类的话。
即便是看到李斌迟迟没有走进自家店铺的样子,那掌柜也依旧不敢起身。甚至在喊话道歉后,没听见李斌的回应,更是被吓得连忙闭嘴,不敢再喊。
“这王记杂货历来守法,门摊从不拖欠,自是足斤足两。”
李元芳的回答很是利落,作为这宛平的知县。他不敢说自己对宛平县内所有商铺都很了解,但就县衙门口这些商铺,哪家交了税,他还是门清的。
“很好,那这一摊位呢?”
言罢,李斌又将手指向了街边一简陋的汤饼摊,再度问道。
“亦是交足了门摊。”
这一次,李元芳答话时出现了些许迟疑。
他好像猜出了李斌想表达的意思
果然,下一秒,就见李斌将手指向了一四开间门脸的大号。再度发问:
“那这一家呢?!”